Page 876 - 《台州市志》下册
P. 876

加梳理、辨析,其时温岭故地的归属还是可以理出头绪来的。

                    《后汉书·郡国志》:“永宁,永和三年(138)以章安县东瓯乡为县。”《太平寰宇
                 记》:“黄岩县,汉县,顺帝永和元年置,今温州永嘉县,属会稽郡是也。历六朝不改,

                 至隋废之,以其地并入临海县。唐上元二年(675)四月复析临海地以置之,天授元

                 年八月改为黄岩。”本来,对照这两条记载,不言自明黄岩是汉永宁县地。只因“永
                 和三年”误为“元年”,加上出现“今温州永嘉县”几个字,以至文意含混,所以有人表
                 示异议。笔者认为,“元年”疑刻版所误,古人竖书,“三”与“元”字形极易混淆。至

                 于汉永宁县治在黄岩还是在永嘉?抑或先黄岩后永嘉?据近代瑞安学者孙诒让考

                 证,汉回浦县治在旧黄岩县繁昌乡回浦里(见《浙江省通志馆馆刊创刊号·温州建置
                 沿革表引》),亦即今温岭市新河镇南鉴村,近年又有人提出温岭大溪东瓯古城是汉

                 东海王国故城,这可以说明温岭故地汉代曾具备建治条件。汉永宁县自顺帝永和
                 三年设置以来,县界有过数次大变动,为什么认定县治就是一成不变的呢?假使黄

                 岩故地与汉永宁县毫无联系,那么《太平寰宇记》说黄岩是“汉县”,岂非令人费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太平寰宇记》:“书虽卷帙浩博,而考据特为精核。”正因为

                 黄岩(含温岭)故地是汉永宁县的一部分,唐高宗上元二年析临海南境(即黄岩、温
                 岭故地)置县时,仍其旧名“永宁”,鉴于这种相承关系,因此《太平寰宇记》称黄岩县

                 为“汉县”,这是顺理成章的。
                     汉回浦县地域,大致相当于今台州、温州、丽水全境及宁波部分。后汉章帝时,

                 回浦改称章安,只是县名改易,辖境并未变动。顺帝间分章安县东瓯乡立永宁县,
                 两县辖区大致是这样的:章安辖今丽水全境、台州大部(除黄岩、温岭、玉环及椒江

                 一部外)、宁波部分(宁海、象山);永宁辖今温州全境及黄岩、温岭、玉环全部和椒
                 江一部。分县后的章安县占有原县境北部和西部,东南部为永宁县,两县近似斜线

                 分界。永宁县境既不是《嘉庆太平县志》所言包括今临海县地,亦非《光绪太平续
                 志》所说的温峤岭以南温州、丽水全境。《旧唐书·地理志二》:“后汉,分章安之南乡

                 置松阳县。”又据《太平寰宇记》,汉献帝八年(197)析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辖区相
                 当于今丽水全境。隋开皇九年(589),析松阳县东乡置括苍县,唐代以松阳、括苍

                 两县地析置缙云、青田、遂昌、龙泉四县,改括苍为丽水(以上具见《太平寰宇记》卷

                 九十九)。由此可见,章安、永宁分县后,今丽水故地属章安,绝非永宁县地。《光绪
                 太平续志》以“何新分之县(永宁)如此大,而章安故县如此小”的理由,将黄岩、太平

                 故地排斥在永宁之外,是说不通的。
                     三国吴大帝时分章安、永宁置临海县,章安析出今天台、临海西北部、仙居全

                 部,永宁析出今黄岩、路桥全部、温岭大部、椒江一部。析县后,章安县境北接鄞
                   · 1932 ·    台州市志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