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7 - 《台州市志》下册
P. 877

县,南至灵江,东临大海,西抵关岭,占有宁海、象山、三门大部、天台、临海东部、椒

                 江一部,与临海县东西相对,近似弧线分界,灵江以南至温峤岭的靠海地带亦属临
                 海县地。《太平寰宇记》引《临海记》云:“晋永和三年(347),分会稽郡八百户于临

                 海郡章安地立宁海县。”(一说西晋太康元年置县)此时,章安县境稍有扩大,占有

                 宁海全境(含象山大部)。从章安、临海分县情况,也可以看出黄岩、温岭故地汉属
                 永宁而不属章安。假使依《光绪太平续志》所言,永宁县界从一开始就定在温峤岭
                 以南,那么永宁县境何处可用来划给临海立县呢?《光绪太平续志》又讲临海立县

                 后,温岭故地仍属章安,那么临海岂不成了内陆县?南宋《嘉定赤城志》卷一记载:

               “黄岩县,本汉永宁县。”同卷又记临海县、临海郡“以郡东北临海山为名”。查是
                 书郡境图,临海山位置处于郡城东南方向海中,其旁有焦山、石塘山,从位置判断,

                 应该就是现在的龙门岛。从临海郡全境来看(临海郡境大致包括今温、台、丽水全
                 境),临海山的确处于郡东北海面。这一区域正是永宁县划给临海县的地盘,也正

                 是温岭故地。



                                                                                     (蔡宝定)






                                                临海郡建立考




                                                           一

                     临海郡地域,在名义上夏、商、周时属瓯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为越

                 族的一个分支瓯越居住区。但因偏处东南沿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在当时并无
                 明确的管辖。《战国策•魏策》称当地居民:“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可

                 见当时的生活还非常落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原先在瓯越一带的诸侯王都削
                 去封号,置闽中郡统辖,但并没有派驻军队,实际上其地仍属自治的性质。据《史

                 记》卷114《东越列传》第54记载:“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从诸侯灭秦。汉

                 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
                 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
                 号为东瓯王”。东瓯据考古发现,其城在今温岭大溪镇境内。汉武帝建元三年(公

                 元前138)闽越发兵围瓯越,东海王向汉王朝求援,汉遂其请,发兵浮海救东瓯。汉

                 兵未至,闽越引兵而去。东海王请举国内徒,获准后迁居至江淮间。据《史记集解》
                                                                                  丛  录    · 1933 ·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