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5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335

第十三篇 庆元香菇




                 上山习俗

                 菇民进山以后,选择生产中心点,取坐北朝南、用水方便、辟有通道、地形隐蔽之处,以竹木、茅
            草为材料,架撘成高不到 3 米、内宽 3 米、长度 6 米的一字形简易菇寮,内设锅灶、床铺、烘房等。每
            个菇棚一般住四五人,多则十余人。菇民每年都要在这样简陋的寮棚里度过四五个月的艰苦生活,因此
            菇寮成菇民的第二个家。


                 菇寮奉师傅习俗

                 人工栽培香菇鼻祖吴三公被菇民世代尊为菇神和师爷,凡农历每月十四和二十九,菇民都会祭拜吴
            三公,举行请神等仪式,这类仪式菇民称之为“奉师傅”,或叫“过节”“奉高登”。这天下午,菇寮主人
            会早点收工,回寮打扫卫生,烧饭煮肉,做好供奉准备。仪式开始,先在寮内祭吴三公。一是用红纸写上“大
            吉大利”贴在香火桌子上,并在桌子上左摆斧子,右摆柴刀,撒一把米,猪肉用热水稍烫,然后摆在香
            火桌子上奉请师傅,祈求师傅保佑当年有个好收成。二是在寮门口摆些祭品,祭拜天神,以求天神保佑。
            三是在寮角边距离门口不远的地方,立一个平板架,在木板上摆一碗饭和几块肉,用来祭奉山里的游魂,
            保佑出得好菇。四是在寮外树下或岩石边地势低些的地方,用 3 块石头垒砌平台,祭山魈,祭品为一层
            饭一层肉,层层叠加,肉块自上而下逐渐宽大。传说山魈看到越往下吃肉块越大,就会更加卖力地帮助
            菇农驱赶野兽。然后再在猪肉中间插入一支筷子,希望山魈能赶走山老鼠、野猪等野兽,以保佑更好更
            多地产菇。


                 刹寮
                 刹寮是菇民在下山回乡前所做的最后的一个仪式。先要带上几斤香菇及其他礼品到东家去道谢,告
            知回乡启程日期,并嘱咐请对菇山多多关照。启程前日,菇寮主人要向神位上的菇神像和东家山魈殿烧
            香祭拜,祈求保佑回乡一路顺风;再请东家看好菇木,保护菇寮平安。第二天清早,众人在前面先走,留

            一个人在最后,等菇寮的灶火完全熄灭后,把锅碗等用具放好、埋土,再点香,一直往后退,距离菇寮
            四五米外,转身把香插下,然后一直往前走,不再回首。

                 散光饼

                 每年清明前后,菇民就陆续准备回家。起身之前,菇民要到山场巡视一遍,盖好菇木,免得树皮被
            太阳暴晒、禽兽踩踏,影响冬季产菇;把最后一批香菇挑出,结清账目,顺便从集市上买些橘饼、荔枝之类,
            用于馈赠亲友;如手头尚宽裕,还会多买些布料。但不管丰收歉年,菇山饼都要买些带回家,否则对家乡
            的小孩无法交代,因为菇民都记得这样一首儿歌:“菇山客,挣钱挣三百;菇山饼,给我啜,我若无饼啜,
            你被老婆杀。”所以盘缠再紧,也得花上这笔钱。到家进村时,菇民将菇山饼散发给村里面的小孩,也借
            此告知乡亲自己已经回到家乡。




                        第二节 菇寮白 香菇山歌 香菇谚语 香菇功夫


                 菇寮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每到秋冬时节,庆元都会有大批菇民外出种菇谋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而且外出务工时间长达半年以上。由于菇民外出种菇都是三五成群,实行小组群体生产。身处异乡,时
            常受到地方恶势力的骚扰,再加上长期生活于深山之中,受到迷信思想支配,菇民们把香菇生产的收成


                                                                                                          27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