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自然灾异志
P. 167

浙江现代双季连作晚稻抽穗扬花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浙北地区稍早于浙南,为低温影响



                                  敏感时段。据此制定农业气象秋季低温指标:在抽穗扬花期,籼型晚稻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



                                  低于或等于22℃、粳型晚稻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或等于20℃,即遭受冷害影响,其危害



                                  以同时伴有连阴雨天气为严重。1951—2010年,全省出现秋季低温冷害有16个年份。1953


                                  年、1957年、1965年、1967年、1973年、1974年、1979年早秋冷空气活跃,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20℃以上的终止日期早于常年,晚季稻皆遭不同程度的冷害。1980年秋季,全省大部地区日平



                                  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的终日出现在9月10日起,比常年提早7天~10天,又逢阴雨天气,且



                                  此后回温不明显,致晚稻大面积翘稻头,空壳率达20%~30%,浙北地区亩产仅200余千克,金


                                  华7.32万亩晚稻冷害严重。1981年9月10日起,全省出现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4天低于



                                  20℃,杂交晚稻结实率降低,部分地区秕谷率达49%,金华晚稻平均空壳率30%以上。1985—


                                  1987年连续3年全省晚稻皆受不同程度的秋季低温冷害影响。此后,晚季稻低温冷害影响频率



                                  减少。1994年9月12日起,丽水地区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0℃,比常年提早20多天,给正



                                  在抽穗扬花的连作晚稻造成冷害。2006年9月4—16日,全省持续低温阴雨,其中11日除沿海


                                  外,大部地区的日平均气温降至17℃~20℃,最低气温16℃~18℃,杭嘉湖、宁绍、金衢等地连



                                  续3天日平均气温皆低于20℃;这次秋季低温时间早、强度大,在部分地区达到50年一遇程度,



                                  对单季晚稻、连作晚粳稻都造成较大程度的冷害。2010年9月23日至10月初,受冷空气影响,


                                  绍兴市日平均气温连续低于22℃,部分测站连续3天以上低于20℃,以直播田块的连作晚稻被



                                  灾尤重,出现抽穗卡脖及稻穗空瘪现象。










                                                                                                   第 五 节   极 端 冷 冬









                                           极端冷冬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浙江自古代至21世纪初的重要气候



                                  事件。根据文献记载,历史时期的极端冷冬界定在农历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间,出现:一次大雪


                                  过程连续降雪10天以上,或积雪超过1个月;河流湖泊严重结冰;冻死越冬作物和竹木果树,



                                  以及足以说明严寒程度的相关记述。现代极端冷冬按气象观测数据统计,以杭州资料为代


                                  表,考虑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应小于10%左右,确定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距平值低于



                                  1.5℃为极端冷冬。



                                           三国时期至2010年记载极端冷冬86次,其中元代以前记载稀疏,仅见10次;明代记载


                                  28次,清代39次,民国时期4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5次。浙江历代极端冷冬皆由北



                                  方冷空气异常影响所致,因降雪和持续积雪造成的“湿冷型”天气占71%,余属以严重冰霜冻



                                  为主的“干冷型”天气。


                                           明代至现代的浙江气候经历两个阶段:明清时期处世界性“小冰期”背景,冷冬频繁出现,



                                  自明景泰元年(1450年)至清末的462年间共记载极端冷冬67次,平均7年一遇,寒冷最甚时



                                  段连年冬季皆为冰天雪地;20世纪初冰期结束以来,直至2010年,现代气候在波动中逐渐


                                  变暖。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