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3 - 自然灾异志
P. 283

亩次,损失粮食4949.5万千克。20世纪90年代后,全省螟虫发生仍以二化螟为主,年发生面



                                  积一般在3000万亩次以上;1996年全省螟虫发生面积3224万亩次,1997年3500万亩次,每



                                  年螟害经防治后,仍损失粮食7万吨以上,占水稻病虫防治后总损失的25%。进入21世纪以


                                 来,全省螟虫总体呈中等偏重趋势,部分年份大发生;由于水稻种植面积减少,螟害发生面积



                                  亦相应减少。至2010年,全省发生螟害较重年份有2005年2100万亩次、2006年1800万亩


                                  次、2009年1650万亩次。





                                           (九)稻飞虱





                                          稻飞虱为水稻常发害虫,俗称蠁、虱虫等,主要为害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种。清康熙二



                                  十九年(1690年)八月,象山县忽生蠁虫,半月间禾尽萎死;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六月,义乌


                                  田禾虱虫灾。嘉庆十年(1805年),太平县(今温岭市)稻生蠁虫。民国期间,稻飞虱虫灾尚



                                  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亦未见大发生。从60年代初开始,褐飞虱为害



                                  上升,在1968—1969年暴发成灾,年为害面积500万亩以上;其中1968年全省晚稻褐稻虱大


                                  面积暴发,损失稻谷100万吨左右;1969年临海县杜桥、桃渚、章安等3地20万亩农田中,每



                                  亩稻飞虱虫口密度平均3000万只以上,高的达5000万只。至70年代,除1971—1972年外,



                                  其他年份均见稻飞虱严重发生,年虫害面积都在1000万亩次左右。80年代后,境内稻飞虱


                                  大发生的概率高达70%左右,年平均损失粮食产量41.8万吨。高虫量的1983年,三门县晚



                                  稻每亩稻飞虱200万只~300万只,未孵化虫量尚有每亩500万只~1500万只,高的田块达



                                  2000余万只;1984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黄岩县晚稻白背稻飞虱大发,平均每亩虫口143


                                  万只。80—90年代,全省稻飞虱年平均发生面积3200万亩次,损失粮食产量57万吨,成为水



                                  稻“三虫”之首。进入21世纪后,稻飞虱发生面积虽随水稻种植面积减少而降低,但大发生年


                                  份仍然较多,尤以2005—2007年为甚。其中2005年因受台风频繁侵袭、主治农药抗性高等



                                  多种因素影响,晚稻第五代褐飞虱出现全省性大暴发,田间褐飞虱虫量之高,发生面积之大,



                                  危害之重,皆为历年所罕见;全省发生面积2670万亩次,大发生(亩虫量100万头以上)面积


                                  874.2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1.7%;全省晚稻点片“冒穿”40.95万亩,绝收面积8.04万



                                  亩,经防治后仍损失粮食25.6万吨。2006年褐飞虱仍然特大发生,发生程度超过2005年,发


                                  生面积3400万亩次,比上年增加730万亩次,防治面积5533万亩次。2007年褐飞虱又呈全




                                  省性大暴发,白背飞虱在浙中南和浙西大部稻区的杂交籼稻上大发生,发生严重程度与2006


                                  年相似。2008—2010年未见暴发成灾现象。





                                           (十)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常年均有发生。严重虫灾记载有明万历七年(1579年)六月,常山县卷叶虫


                                  灾,并分泌虫毒,农民田间梳耙除虫,手足尽肿;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东阳县卷叶虫大发,



                                  苗叶尽卷,然被群鸟啄食一尽;同治四年(1864年)秋,嘉兴田生青虫,形似蚕,黑喙,卷叶作


                                  网,时以为螣属之虫;光绪三年(1877年),武义县早、晚稻皆被卷叶虫灾;光绪三十三年夏秋



                                  旱,富阳县田禾青虫大发,卷叶作网,食叶有声等。民国时期亦续有发生。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