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1 - 龙港镇志2009
P. 771

第二十七篇        民 俗                          - 729-


                   除 夕
                   腊月末日,俗称卅夜。 未至除夕,户户大扫除迎新年,称“掸新”。 民间有廿四

               夜祭灶神遗风,焚香点烛供果品祭请灶神。 除夕之前,家家捣年糕置办过年货,
               除夕之日贴春联。是日晚,全家团圆聚宴,称“分岁酒”。宴间,长辈要赐“压岁钱”
               与小辈。 宴罢,统扫垃圾出门,室内点燃灯烛,彻夜不灭,称“照年”或“守岁”。 建

               镇后,镇民生活提高,阔气过年,攀比之风甚烈,名酒好菜是一般家庭必备的过
               年货。





                                                 婚姻民俗


                   相 亲

                   习称“眙亲”。 旧时封建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家世与女方品貌仅凭媒
               人传介。 民国初期始有查亲,即由男、女方姑嫂或长辈向其四邻查访。 如双方中意,议亲
               停当,由媒人传送庚帖与男方。 该“年庚牌”放置灶君神龛前过“七日”,7 日内家无岔事
              (如打碎碗盏、跌坏小孩、吵架等),便算命合婚,或“问佛”、求签,倘命无“剋”星,即告合

               议,择日起定。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实现婚姻自主,知识青年一般经恋爱而定,乡间亦有经人牵线
               相识,双方同意,按旧俗旧规而成。



                   订 婚
                   习称“定亲”,有“小定”、“大定”之分。“小定”又曰“启帖”,“大定”亦名“送日”,双方
               议妥聘金、嫁奁之后,由媒人送庚帖与女方,谓之“小定”。 平民之家除送给女方少许聘
               金外,有“定指”两只(旧时银制、现时金制)和其他彩礼及索面、猪肉,数量多少视家境

               而定。 女方反馈以鞋袜衣料及多种果品糕点。“大定”即择定婚期吉日,男方凑足聘金,
               交付金属饰品及肉面羹礼,由“担羹人”随同媒人送与女方。



                   成 婚
                   迎亲前夕,男方遣亲友到女方运嫁奁,俗称“搬嫁资”。“利市人”议妥“插花银”后,准
               备新娘“上轿”。 旧时姑娘出嫁,母女怀着离别之情,多有嚎啕痛哭。 上轿前,母女姐妹举
               家围床啼啼哭哭,口中念念有词,俗称“哭上轿”。 继而出中堂整容,称“开额”。 然后吃口

               糖饭、穿戴“珠冠”、“蟒袍”,跪拜双亲。 由“利市人” 蒙上“红纱”(俗称遮头红),左右两伴
               娘擎着米筛,扶新娘上花轿,脱下旧鞋换上红花缎鞋。 起轿时,有一兄弟挽住轿扛随之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