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6 - 龙港镇志2009
P. 786

- 744-                             龙港镇志


                   交际礼品
                   龙港镇传统交往习惯有带礼品走亲访友。 尤以古历正月间为甚, 这时是亲戚、朋
               友、上下级领导之间互访最为频繁的佳节。

                   50~60 年代,传统馈赠礼品一般限于“纸篷包”、糖果、酒之类的东西。 主家待以香
               烟,以尽地主之谊。 到了 80~90 年代,“纸篷包”已绝迹,糖果、酒类嫌小气,而馈赠香烟
               成为时尚,且要上档次的名牌中华。 时下更甚,馈赠数量从“包”到“条”,从 1 条到多条,

               一次送 5 条已成为市价。 此风尚已从单纯嗜好升华至公关领域,从家庭到社会,覆盖面
               甚广。 因此,不法分子欲达私欲借烟送礼行贿干部的事例屡见不鲜。


                   红白喜事
                   烟在婚嫁、葬丧喜事中成为开支最大的名目之一。 如婚嫁的名目环节繁多,有合婚

              (看八字)、行聘(送定)、定婚、送日、送彩礼、开脸(新娘),举行婚礼、回娘家(三日)等,
               都离不开烟。 行聘需给媒人送烟,酬谢介绍人叫“媒人烟”。 做新女婿(结婚前)第一次到
               丈人家首先要给丈人、妻舅、左邻右舍分烟,叫“见面烟”。 姑娘出嫁前,父母都要给女儿

               准备许多条烟,作闹洞房用。 尤其在举行婚礼仪式那一天,烟的作用量更大,一般要备
               足几十条,乃至上百条香烟,以候派用场。 这一天男家请几个年轻、标致、利索的姑娘、
               媳妇(或盟姐妹)作伴姑接新娘,都要给每人 1~2 包香烟,不管抽与不抽。 姑娘出嫁过
               村,经过桥,有的地方有“拦轿”习惯:即拦着新娘的骄子,要闹新娘,于是接新娘的新郎
               和 “伴姑”就给拦轿者分送香烟和糖果,方得以放行。 有时途经几个自然村都有人拦轿,

               都得用烟打发才行;中午(城市也有在晚上的)吃结婚酒,宴请男方亲戚、朋友,摆酒席
               有多到十几桌,除发给来吃酒的每人一包“人情烟”外,宴席上还放有 6~8 包不同名牌
               烟,为全桌人共有;宴席过半,新郎敬酒,双手举茶盘过头,盘内置放名牌卷烟(少者 5

               条,多者 10 条),以讨母舅“压身”,此时,母舅手揣一摞钱(数目不等,龙港镇现时至少
               3000 元,或 5000 元、上万元),走过去一边扶起新郎,一边把钱放在茶盘内,同时收回香
               烟;稍许片刻,新郎拿着酒壶,负责敬酒,新娘用盘子托着酒杯 2 个,请客人喝酒,客人
              (尤其是朋友辈)趁此大闹新娘,先不喝,放在一边,然后提出疑难,要新娘点烟又不让
               点着,稍有不到之外,则罚酒要新娘喝,罚烟归大家享用。 结婚这一天,新郎凡事碰到熟

               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得请人抽烟,而且必须成双(2 支)。 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婚
               后第一次见岳父、岳母,要带去丰盛的物品以示孝敬,烟是必备之物。 新郎一到,即请岳
               父本家和近邻抽烟,表示互相认识,开始往来,请多关照之意。 也有疏忽的时候,漏掉某
               人,必遭到“报复”,往往被偷去新郎的随身物,如箩筐、扁担、皮鞋等,然后诈你几包甚

               至几条烟,直至兑现才物归原主。 随着婚事新办,喜糖之类可少,而烟在婚礼中消费比
               例越来越大,有无烟不成“喜”之说。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