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8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098
·1030·第三十一编 教育
惯启蒙,初中侧重法制、公德教育,高中以初步培养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为主。2000年起,心理健康
教育内容进入中小学德育序列。
1988年8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991年9月,国家
教育委员会发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成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1988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下发,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
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好公民,并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
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90年代以后,金华市教委编写的宣传金华历代志士仁人事迹的《婺州魂》、武义县委宣传部编写
的反映本地风情、改革风貌的《可爱的武义》、县教研室编写的介绍武义地理、历史、革命烈士、风
景、特产的小学乡土教材也相继进入中小学课堂,以加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德育方式
1988年,各中学改革学生操行评定办法,凡操行等级不及格的非毕业班学生以试读生论处,毕
业班学生以肄业论处。1991年暑假,年仅16岁的芦北初中毕业生徐菊青在永康抢救落水少女而光荣献
身,县教育局号召全县师生向徐菊青学习。同年9月,召开以“学习堂头中学,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提
高质量,培养‘四有’新人”为主题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将德育细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
环节,做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2000年以后,许多学校以谈心、讲座、“悄悄话信箱”、心理
咨询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德育方式的改革,出现了一批成功的经验。1996年以后,熟溪小学以“寄语式”改革学生品德评语
做法,在全县推广; 2004年以后,邵宅小学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倡导“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经
验在金华市教育系统诚信教育推进会上介绍。2003年德育年会和2005年3月的全县德育工作会议,先后介
绍了武阳中学、一职校、武义一中、下杨中学、东皋中学、壶山小学和后树小学等学校的德育经验。
德育队伍与制度
1987年,县中小学思想教育研究会成立(1989年改为中小学德育研究会)。1990年起,各校成立
以校长为首的德育领导小组,下设政教处(小学称德育处)和团委(小学为少先队大队部),形成以
政治教师、班主任为主体,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的德育队伍。2002年4月,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中心成立,各校相继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成立心理咨询(辅导)室。
1989年起,各校建立了升国旗制度和国旗下讲话制度。1996年,县教育局对全县中小学生行为规
范达标活动实行分级考核,评定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和先进学校。2003年4月,县教育局制定并推行
《武义县中小学德育常规》和《武义县中小学行为规范达标评估操作标准》。2005年起,全县小学、
初中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档案。
社会化德育网络
1986年以后,各校普遍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有家访、家长会、联系卡、家长学校等形式。1989年5
月起,县内中小学普遍成立家长学校,以金华市教委编写的《家长必读》一书为教材,指导家长开展
家庭教育。2002年7月,为沟通“家—校”联系,县教育局组织“千名教师访万户”活动,有2548名教
师参加,共走访学生家庭40237户,形成调查报告70多份。
1989年5月,县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1991年5月改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
委)。是年有310名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参加该组织。关工委通过推荐有名望的离退休老干部、老
教师担任校外辅导员、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员、编写《武义革命斗争史实选编》、宣讲革命烈士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