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5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095
第四章 教育改革 ·1027·
撤销小学446所,初中39所。是年,全县保留8所初中;38所小学。(高中布局调整见第七章第一节)
中小学布局调整实现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之目标。同时也带来部分农村学
生食宿、交通安全及乡村废弃校产处置等问题。
第三节 端正办学思想
80年代,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90年代又有择名校上学的现象,使中小学生课业负
担过重。为此,武义县进行了规范办学行为,推行
素质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进展。
规范办学行为
早在1982年,县教育局即已规定,中小学除招
生考试外,不再组织全县统一考试,学校只举行期
中、期末考试。1990年,县教育局再次要求各校,
图177:柳城小学乒乓球训练馆(摄于2004年)
必须减少考试次数,不搞分数排队。1993年,全县
取消初中招生升学考试和择优录取,全部依法就近入学。2004年,县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
小学办学行为若干规定》,对学校办学的10项行为作出限制性规定。同时,对违反教学计划,擅自增
加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科目的课时,减少音乐、美术、劳动技术课课时的错误做法予以纠正。1986
年至2005年,全县有5名教师因体罚学生受到行政处分和通报批评,学校违规办学行为和教师违规教育
行为基本上得到遏制。
1996年5月,县教育局下发通知,就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作出规定: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课
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
不超过1.5小时。不得布置机械重复的大量抄写的练习,不准以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保证每天
小学生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2000年3月,县教育部门对8所中小学的学生课业负担状况进行了专门调查。调查显示,各校虽然
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料多,考试多,课外作业多,
节假日补课多,学生在校时间过长,睡眠时间少,心理负担重和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为此,县教育
行政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落实“减负”措
施。2005年4月,县教育局统一制发中小学作息时间表。2005年,中小学开展了“减负年”活动。
推进素质教育
1985年前后,教育局组织了以端正教育思想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小学开始出现了从以教
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从单纯传授知识转
变为既重视基础知识又注重培养智能;从以学业成绩好和听话作为好学生的标准转变为以德智体全面
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作为好学生的标准;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既重视课堂教学又重视开展课外活
动等一系列转变。
1987年12月,县教育局要求各中学开展初中每学年1周,高中每学年2周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
生的社会实践能力。1992年,县教育局、农业局、科委联合发文,要求各初中在初中毕业会考后,对
毕业生进行不少于100课时的思想政治、就业指导、实用技术、劳动实践等毕业前教育培训,以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