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8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228
助 推 上 海 港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重大战略。是年,上海市委将深水
港建设列为上海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之首,组织专家先后对罗泾、外高桥、金山嘴等建港方案
进行论证,都因航道水深不够、岸线不足等原因而作罢。1995年9月,提出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南汇芦潮港
约30千米的大小洋山岛建深水港的设想。1996年5月,开展洋山深水港区选址论证。2002年3月,国家批准洋
山深水港区建设工程可行性报告。6月,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获得审查批准,国务院审议通过洋山
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新开工报告;6月26日,洋山深水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洋山深水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载体,规划至2012年形成1万余米深水岸线,布置30多个泊
位,通过能力1500万标准集装箱以上。
北港区一期工程由港区、东海大桥、沪芦高速公路、临港新城四部分组成,于2002年6月开工,2005年12
月竣工,总投资143亿元。共建设5个10万吨级深水泊位,前沿水深15.5米,码头岸线长1600米,可停靠第五、
六代集装箱船,同时兼顾8000标准集装箱船舶靠泊。陆域面积为1.53平方千米,堆场87万平方米,年吞吐能
力为220万标准集装箱。
北港区二期工程东端与一期工程相连,于2005年6月开工,2006年12月竣工,总投资57亿元。共建设4个
10万吨级泊位,前沿水深15.5米,码头岸线长1400米,陆域面积为0.8平方千米,吹填砂400万立方米,堆场
86.1万平方米,年吞吐能力为210万标准集装箱。
北港区三期工程分两个阶段建设,一阶段2007年12月竣工,二阶段2008年12月竣工,总投资170亿元。共
建7个10万吨级泊位,前沿水深17.5米,码头岸线长2650米,其最东端可停泊15万吨级油轮。陆域面积5.9平
方千米,年设计能力为500万标准集装箱。
三期工程顺利竣工,标志着洋山深水港北港区全面建成。共建成16个深水集装箱泊位,岸线全长5.6千
米,年吞吐能力为930万标准集装箱。
洋山深水港的建成,结束了长三角地区港口长期以来许多集装箱船无法满载通行、不能与世界各集装箱
干线枢纽港做对等运输、沿江地区大量适箱货需要运输到香港或日本神户港中转的局面,对显著增强上海国
际航运中心的集聚辐射和国际中转功能、增强港口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
甬 舟 两 港 一 体 化
2006年1月,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正式启用“宁波—舟山港”名称,实现了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