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0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230
建设四大优势产业基地,构建大物流 依托岙山、册子、马岙及六横等原油和化工品码头形成石化产
业基地。依托金塘、六横、洋山集装箱码头,打造国际性综合物流园区,形成集装箱产业基地。创建舟山本
岛野鸭山粮食、轻工业等工业园区和岱山浪激渚临港加工园区。结合现有的规模化修造船工业,打造六横、
岱山和衢山南修造船业基地。
到2020年,把舟山港域建设成为港口设施比较完善、航运产业比较发达、港口现代服务业体系比较健全、
面向国际的国家级大宗物资中转、储运和贸易枢纽港。
二 大陆连岛工程
舟山群岛与大陆隔海相望、舟楫往来的历史一直延续了5000多年,严重制约了舟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桥飞架陆岛,天堑变通途,成为舟山居民的千年梦想、百年期盼。
前 期 准 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舟山虽然处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具有
丰富的海洋资源、港口资源和良好的区域优势,修建了机场,开通了轮渡,但是,交通的“瓶颈”问题并没
有真正解决,经济实力仍然滞后于长三角其他市县。舟山经济要发展,必须打破现有交通格局,构筑一条全
天候的舟山至大陆的通道,使海中孤悬的舟山岛屿与大陆相连,以大交通促进大发展。这一理念逐渐成为舟
山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识,于是,一个宏伟的构想终于浮出了水面。
1993年,市交通部门根据市委“大交通、大发展”思路,开始规划舟山半岛工程(东方大桥工程),并委
托上海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院及道桥与交通工程系编制舟山半岛工程(东方大桥工程)初步方案。经过实地
勘察,专家们给出了东、西线走向的两个方案以供选择。西线方案由岑港经富翅岛、里钓山岛、册子岛、金
塘岛、大黄蟒岛至宁波北仑,建6座跨海大桥(特- 7)。东线方案由定海鸭蛋山经隔壁山岛、西蟹峙岛、大猫
山岛、穿鼻山岛、外仲马岛至宁波白峰。最终选定了西线方案,理由是东线方案虽近,但属主航道,水深,造
桥技术难度大,造价也高;而西线方案不存在这些问题,且途经儿个相对较大、人口较多的岛屿,更能带动大
桥沿线经济发展。从自然海域条件、地质要求、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来看,西线方案无疑比东线方案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