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南院乡志
P. 202
第十九章 民情风俗简介
欢玩火。一次因玩火烧了玉帝的九龙墩,玉帝大怒,设斋打醮斥令他每年八月初一由天上下凡。每年
农历八九月间,天气干燥,容易发生火灾;华光诞当天,即打醮结束那天,居民把易燃的木炭、纸屑
等捆成一把,放置门口,由巫师、和尚挨家逐户收取,集中于纸船,投入江海中焚烧,称之为“送火
灾船”。届时家家户户到火神华光大帝庙参拜,供奉柴、米、油、盐,以及元宝、香火等,祈求一年
平安。当天还有一系列庆祝活动。供奉五显大帝神像,五通宫则演戏酬神。五显大帝,佛教称为华光
天王佛,道教称作五显灵官马元帅。第一世妙吉祥。第二世三眼灵光天王马子贞。第三世三眼灵光天
王灵耀。第四世五显华光大帝萧显德。出生年代:五显大帝诞生于周灵王十五年(前557),至2004
年距今已有2561年。南院乡境有五显大帝宫四座。
汤夫人 汤夫人是宋代景宁县东坑镇汤坑村人。徽宗时,有汤氏人家生下一女,取名汤妙玄,
其女温良纯粹,神异幽娴,修道好善,事亲至孝。宋崇宁元年(1102)壬午岁,结庐山之巅,偕亲而
处,服劳奉养,备极殷勤。宋绍兴甲子(1144)秋七月十五日,白日飞升。至高宗建都临安县(今之
杭州),经营宫室,筹划树木而不可得。神女运木显灵,以供国用。忽起清风一道,而不可见其迹,
验厥木,皆有敕木二字。高宗大幸,降旨敕封:灵应神女惠泽夫人。诣之曰:敕木山遇有水旱疾苦,
祷焉响应。至今人皆祀之,迄大元顺帝至正二年壬午岁,天然和尚开山供奉,募缘开创祠宁。后逐渐
广受许多地区乡民的祭祀。
《景宁县志》载:汤女仙,徽宗时人,居敕木山下,旱时引下田水倒流以灌上田,结庐山巅修
炼,遂飞升去。南渡时,厥显灵异,运木于朝,以资国用,高宗大嘉,降剌褒封。敕木山之名就是由
此而来的。民间传说大体相同。由助父垦荒、引水解旱、修炼飞天、运木获敕等主要情节组成。当地
畲族古代歌手还编了长达124行畲族长歌《汤氏夫人歌》,来歌颂这位畲汉群众共钦的敕木山区垦荒
女子。
祭祀汤夫人主要是祈雨保丰收,祈求生育、医病、救产、保胎等。
灶君 灶君即灶神,也称灶王、东厨司命等,是神话传说中主管人间饮食制作之神,负责民间一
家人平安。灶神除了掌管饮食外,还是玉皇大帝派来“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
家功过”的神官,他随时将这家人的功过记录在案,年终时向上天禀报。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是灶神
上天禀报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祭请灶神。
妈祖 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尊崇、信仰妈祖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
总称,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妈祖文化近千年来一直与我国诸多
和平外交活动、海上交通贸易有着密切关联。随着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更是成为了全人类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
属的精神财富。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
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
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中国民间,海上航行船舶启航前,要先
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
祖”的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
177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