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天台山佛教史》
P. 128
示寂于通玄寺,世寿 79。有《密云禅师语录》(见《禅宗全书》第 52 册)。
密云圆悟居通玄寺多年,其间有一件事情影响很大,即关于《五宗原》
之论诤。《五宗原》(又作《五宗元》),全 1 卷。圆悟的弟子汉月法藏撰。《五
宗原》的内容有:临济宗、两脉合宗其来有据、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
曹洞宗、总结、传衣法等 8 章,并附录临济宗颂语。崇祯元年(1538)刊行
(今收于《续藏经》第 114 册)。汉月因反对曹洞宗抹杀五家宗旨,仅单传释
迦拈花一事,故评其为“室中密授”之死法,并强调自威音王以来,无一言
一法非五家宗旨的符印,为纠正曹洞宗之误而着此书。书成之后,其法弟木
陈道文着《五宗辟》,呵骂汉月。汉月门人潭吉弘忍则撰《五宗救》非难木陈,
极力为师辩护。此外,汉月之师密云圆悟,也斥其为名利之徒,着《辟妄救
略说》10 卷。后来,清雍正帝亦着《拣魔辨异录》,破斥潭吉之《五宗救》。
故《五宗原》便成为卷起师徒间法眷论诤之书,可见明代禅风的一斑。
四、方广寺法系
方广寺,原名石桥寺,旧传五百应真(罗汉)之境。后分上、中、下 3
座寺院。当年智者大师初入天台山时,曾在此遇罗汉相迎,其事甚异。宋建
中靖国元年(1101)建,后毁于火。绍熙四年(1193)重建。有应真阁、瞻
风、伫真、许来、方广、先照诸亭,后俱废。唯昙花亭独存。据《感应略记》
载:“永真全亿长史画半千罗汉形象。每一迎请,必于石桥宿夜焚香,具锣
幢盖,引导入于殿,青风送幢幢之势,前靡而入,入门即止。其方广寺梵呗
方作,先有金色鸟,飞翔后林树石畔。吴越国王钱氏(俶)频年施供养,造
五百铜罗汉。”
方广寺旁有举世闻名的石梁飞瀑。由于此处环境幽绝灵异,历代高僧来
此栖隐的甚多。长期以来,禅宗临济宗在下方广寺形成法系(见高明寺珍藏
“方广寺禅宗临济法券”)。其渊源是:临济下十九世碧峰性金禅师曾演派
20 字:“性空原朗耀,镜智本虚玄,能包罗万有,故统御大千。”从碧峰
下七世突空智板禅师下,又十六世至清初千莲真祖自普陀后寺至天台山,重
兴华顶寺为第一代。至第二代体智慧祖,有 4 徒,即:宝宇宙、宝幢幡、宝
藏期、了悟性。宝幢幡祖派下移居下方广寺,并重兴下方广。其时门徒甚盛,
遂以 48 字名派。内名即法名,外名即为字。派偈列后:
湛然法界,方广严宏。
弥满本觉,了悟心宗(名)。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