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天台山佛教史》
P. 123
礼谒长芦雪庭传公,剃发受具足戒。据《增续传灯录》卷 4(《佛祖纲目》卷
4)记载:昙噩闻元婆行端自中天竺移住灵隐寺,前往参谒,大悟,嗣其法,
司内记,任径山之书记。至元五年(1339)驻锡于四明咸圣寺,后移住慈溪
开寿寺。帝赐号“佛真文懿”。至正十七年(1357),师为瑞光院之开山。82
岁,编集《六学僧传》30 卷。洪武二年(1369),帝召见众僧时,师为众僧
之首,诏住持国清寺。赐号“佛真文懿大师”。经过昙噩的精心修葺,寺宇得
以进一步恢复,面貌焕然一新。
一日,忽对弟子说:“三界空花,如风卷烟。六尘幻影,如汤浇雪。亘古
亘今,惟一性独存。吾将入灭,听吾偈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要得分明,
涅盘后看。’”言迄,危坐而逝。
心泰,越人。字岱宗,幼习儒业,年青时出家。据《天台山方外志》卷
8 记载:他出家后师事昙噩,居国清寺,为昙噩掌笺翰。“学赡而识达,气充
而守约。其发为文章,雄浑渊雅。惟务以弘宗树教为本,不以夸多斗靡为奇。”
他曾在东山禅寺说法,从学者甚众。着有《佛法金汤编》,始于周昭王,迄于
元顺帝。共若干人,皆名著青史,护持佛教,足为法门之重者。
二、杨岐派
元明清时期,杨岐派在天台山各大寺院甚为活跃,名僧辈出,著作纷呈。
兹择要介绍如下。
一、华顶寺与先睹禅师
华顶寺,即善兴寺,在天台县北 60 里的华顶峰上。据传智者大师当年在
此修摩诃止观,群魔来扰,智者以定力降魔,故山顶有降魔塔。《天台山全志》
称:“旧传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少晴多晦,可观日之出入。登绝顶,
东望沧海,泓漫天际,号望海关。下瞰众山,如虎踞龙盘,旗鼓布列之状,
草木熏郁,殆非人世。……台山峰峦崒嵂犹如莲华,此为华心之顶,故名。”
此处为历代高僧高道隐居修真之所。
宋代末年,天下大乱。元年屡次南侵。德佑二年(1276),元军攻入临安
(今浙江杭州)。南宋谢太后率百官向元军投降。杨淑妃则带着益王赵昰、广
王赵昺及部分大臣南下闽、粤继续抗战,最后在江门新会崖山被元军剿灭。
宋室遂亡。
在这次大乱中,佛教界也深受劫难。许多高僧大德,原在城市中化导众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