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天台山佛教史》
P. 132
描绘高明寺的清幽景色外,还歌颂了天台宗,远南北朝时期的“南三北七”
教派,它能以智者一人之法,辗转开导百千人而无尽,犹如以一灯燃百千灯,
光明千古不尽。又如《国清寺》诗:“十里松声绝点埃,层层佛日裹亭台。云
空塔顶穿天眼,泉抱山根养麦胎。跨虎不惊僧夜定,饭猿无碍雀飞来。祖风
到我无奇特,一任伽蓝笑口开。”诗中充分表达了国清寺作为当时国内大寺,
所一贯坚持的“寂定”禅风。“跨虎不惊僧夜定,饭猿无碍雀飞来”,连飞禽
走兽在这里也已与人同体,充分显示出 “一切皆自性”,而“自性本来具足”。
与道宗在国清寺同修的还有妙香瑞、通静、净鉴等,都是很有修持工夫
的高僧,据《新续高僧传》记载:
妙香瑞(?-1782),临海金氏子,亦参宝林有悟,任国清寺鉴院数年。
乾隆四十七年(1782)春示疾,回到妙峰庵,长坐不卧,与众含笑作别,端
坐而化。有《语录》1 卷,附刊《宝林集》后。
通静(?-1825),字文定,别号苇渡,宁波韩氏子,少年时在治平寺剃
度。20 岁受具足戒。后至潍阳高旻寺,谒宝林,有所证悟,遂“参宗授玄旨,
为入室真子。”并付衣、拂,在国清任讲席 3 年。退隐四明,掩关 10 年。再
回到国清,前后共住 16 年,重整寺宇,使“门庭殿宇,焕然改观。”
道光五年(1825)秋示疾。冬十一月朔,集众训勉,作偈语道:“来无所
来,去无所去。东土不留,西方不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安坐而逝。
净鉴(1761-1839),号月舟。年 20,受具足戒。“参访名山,勤行禅观。
世缘所入,随取随舍”。当时,正值国清寺中兴,“百度待理,勤劳尤甚”。道
光十九年(1839)九月朔示疾,预先自择吉日,对僧众道:“吾于四日寅时入
龛,已时入圹。”至期,香汤沐浴,整衣端坐,说偈而化。年 79。当时,无
用禅师在旁以偈赞颂他,尚能点首,而气息已微。
第三节 净土宗
一、概况
元明清时期,天台山净土宗僧众极盛。据《净土圣贤录》记载,著名的
高僧大德有慧日、真清、传灯、智旭、小有、慧达等。
慧日大师 天台宗第二十五祖慧日大师,也是兼修净土的高僧。据《净
土圣贤录》卷 5《慧日》记载:慧日,字东溟,姓贾。台州赤城人。幼年出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