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天台山佛教史》
P. 130
般舟三昧,“饮水食淡,胁不至席。”又至高旻寺,受记于昭月禅师,并嗣其
法。
乾隆二十六年(1761),主当阳万善寺。三十二年(1767),主大雄崇福
寺。三十八年(1773),主狮塞山弥陀寺。四十年(1775)主高旻。四十二年
(1777),主北嵩岩法轮寺。不久,退居。入天台山,隐于华顶妙峰庵。四十
五年(1780),县令张公与乡绅前往,请住持国清寺。因为当时国清寺“年久
废朽,荒败不堪。”达珍至寺后,“整饬颓纲,绍隆先轨,庙貌佛乘,屹然有
纪。”
元、明以后,特别是经过清初战乱,寺宇渐趋倾圮,环境亦遭破坏。乾
隆年间,县令张公偕县内著名士绅至天台山华顶,延请在那里隐修的达珍禅
师,请其住持国清。国清寺才得以重兴。达珍住持期间,于乾隆四十五年
(1780),将原朝南山门改建为照壁,新建山门朝东,别具一格;又新建了禅
室、静观室、罗汉堂与西竺洞天,基本奠定了近代国清寺的建筑格局。
乾隆五十一年(1786),达珍主临海大田折莲寺。五十二年(1787),主
黄岩庆善寺。20 多年,重兴八座道场。座下弟子云集,得法 10 余人,皆一
时柱石。
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八日,达珍示寂。先是弟子道宗,请至国清
传戒。归庵后,坐说偈道:“世尊下降,老僧涅盘。指天指地,一等摆瞒。”
披衣至佛龛前,端坐而化。寿 60,法腊 40。塔于东坞,有《语录》数卷传世。
达珍是临济下第三十八世,演台禅法脉,功德甚大。据《续藏经》第 88
册《诸家宗派》记载:“天台国清寺宝琳(林)达珍禅师,从达字起,改演四
十字。”即:
达道通真量,明机越祖先。
正悟超妙学,大用智光圆。
石磬清音显,性海续济源。
传持佛心印,法界广宏宣。
达珍着有《正源略集》,记有禅宗法系,同时集中还记录了当时台州各寺
院一些高僧的活动状语和上堂法语,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天台万年无
厚彻禅师》:“荆溪朱氏子。年四十,体达微老宿脱白,谒林野奇于通玄。一
夕入室,奇问:‘人人有摩酰正眼,如何是汝摩酰眼?’师震威一喝,奇随声
便棒。师于棒下顿豁,说偈曰:‘棒下虚空碎,摩酰眼豁开。者回端的后,从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