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天台山佛教史》
P. 126
融)四世孙始建。考法融四世孙系智威(646-722),江苏江宁人,俗姓陈。
幼依天宝寺传统法师出家,20 岁受具足戒。后参牛头宗之法持,得其正传,
住金陵(江苏)牛头山宣扬宗风,传法于慧忠。唐玄宗开元十年(一说十七
年)于延祚寺示寂,世寿 77(《景德传灯录》卷 4)。他一生足迹未及天台山。
不可能创建云居院,云居院的真正创立者,据《天台山方外志》记载,应当
是惟则的弟子普智禅师(即智禅师)。
到了北宋时期,天台学大师遵式长期居此修法华忏,并弘扬天台教观。
干兴元年(1022),被召至天竺寺修《金光明忏》,御赐“慈云大师”之号。
云居院大概就在这以后被改称“慈云寺”,有恩缅“慈云大师”之意。
慈云寺于明代初年废圮。万历年间,高僧真清禅师来此,并讲经礼忏,
寺宇才得以重兴。据《大明高僧传》卷 4《释真清传》载:释真清(1537-1593)
明代僧。湘潭人。俗姓罗,号象先。生而颖异。年 15,补诸生,遇家难,遂
投南岳出家。依宝珠和尚受戒,令看“无”字话,豁然醒悟。南游岭外,东
达海隅。
后至天台山居住,“日勤五悔,密持《梵网·心地品》及《十六观经》为
常课。余暇则讲说十乘,阐明三观等大乘教法。”学者踵至。万年历间赐紫衣,
名声远震朝野。
万历二十一年(1593)春入寂,世寿 57,僧腊 38。
真清禅师死后,天台山慈云禅寺如惺禅师收拢他的尸骨,将它们埋葬在
慈云寺南岗,并修筑僧塔,以示纪念;到了明神宗万历壬寅(1602),其法子
如惺禅师又将它们迁葬到慈云寺西螺师山右边,并特地求武塘了凡居士袁黄
为他题写了墓志铭。(今藏天台县博物馆)
(二)如惺与《大明高僧传》
如惺,明代僧,生卒、籍贯、俗姓均不详。住天台山慈云寺,礼真清为
师。博学多闻,尤善文笔,爱好史乘传记之学。曾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
刊《佛法金汤编》,后又续编当代之的护法者。偶于史志文集中,见有南宋以
来诸僧之行实事迹,即随录之,计得 200 多人,分为译经、解义、习禅等 3
篇,称为《大明高僧传》。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刊行。
《大明高僧传》是一本很有价值佛教历史书,它继《梁高僧传》、《续高
僧传》、《宋高僧传》等僧传之后,叙事翔实,语言简结。为编写此书,除了
搜罗资料外,还到处实地采访。历时数年,费尽苦心,此书终于在他转住嘉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