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0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80

所作,更无可学,故称无学道。 见道所断(又作见所断) 之烦恼,称见惑;修道

           所断(又作修所断)之烦恼,称修惑(亦称思惑)。 在见道所断的八十八种根本
           烦恼(见惑)中,若依烦恼的强弱来分,可分上上品至下下品九种,共八十一

           品。 列表如下:

                          苦谛———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集谛———贪、嗔、痴、慢、疑、邪见、见取见
                   欲界                                                32
                          灭谛———贪、嗔、痴、慢、疑、邪见、见取见
                          道谛———贪、嗔、痴、慢、疑、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苦谛———贪、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见惑                                                             八十八使
                          集谛———贪、痴、慢、疑、邪见、见取见
                   色界
                          灭谛———贪、痴、慢、疑、邪见、见取见                        28
                          道谛———贪、痴、慢、疑、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与色界同
                   无色界    —                                          28
                见道之后,则为修道。 修道是指于见道位时,起无漏智,初证四智的真理。
           修道所断之惑,称为修惑(亦称思惑)。 因修惑遍起于三界九地,此惑难断,故
           每地各细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品,令

           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次第断除,总有八十一种,称为八十一品
           修惑。 在八十一品中,分三界为九地,每地有九品。 九地即:欲界一地(五趣杂

           居地),色界四地(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识无
           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非想处地)。 这九地各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

           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修惑,合成八十一品。 五趣杂居地中,有九品贪、
           瞋、痴、慢,其他八地各有九品贪、痴、慢,但没有瞋。 列表如下:

                                    —
                             欲 界    ——五趣杂居地(贪、嗔、痴、慢)———九品
                                    初禅———离生喜乐地(贪、痴、慢)———九品
                                    二禅———定生喜乐地(贪、痴、慢)———九品
                             色  界
                             色 界
                                    三禅———离喜妙乐地(贪、痴、慢)———九品
                      修惑            四禅———舍念清净地(贪、痴、慢)———九品
                                                                    八十一品
                                    空无边处地(贪、痴、慢)———九品
                                    识无边处地(贪、痴、慢)———九品
                             无色界
                                    无所有处地(贪、痴、慢)———九品
                                    非非想处地(贪、痴、慢)———九品
                                                                                       第
                综上所述,藏教断见思惑的过程,在经历了三贤四善、见道、修道、无学道                                      四
                                                                                       辑
           四个阶段后,只能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而且,无学之阿罗汉有利、钝之别,钝根
                                                                                       台
           者必须待时而解脱,称时解脱;利根者方不必待时解脱,称为不时解脱。 总之,                                        典
                                                                                       考
           他们不过以“灰身灭智”的无余涅槃为其极果。                                                       析


                                                                                     ❙273❙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