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77
直到修八胜处,才能制伏所缘,使烦恼不再生起,得大自在。
二是对瞋恚多的众生,令修慈悲观对治。 凡人在违情境上,忿恨不已,名
朱 为多瞋。 瞋有三种:非理瞋。 即无理而瞋。 应当修众生缘慈对治。 观想一切
封
鳌 众生,犹如自家的亲属,要让他们都得到利益和快乐。 二、顺理瞋。 即因他人
天
台 的恼乱,而生瞋恚心。 应当修法缘慈对治。 观想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空无
集
· 有实。 一切众生不知诸法本空的道理,常想求得安乐。 应随顺众生,要让他们
第
二 都得到安乐。 三、诤论瞋。 以自己的意见为是,认为他人所说所行都不对。 应
册
当修无缘慈对治。 修无缘慈时,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怜悯一切众生,使之懂得
诸善缘由,得诸法实相。 无缘慈本为诸佛所具之慈,这里借为小乘助观,故要
求有所不同。 蒙润大师在《四教仪集注》中解释说:“今是小乘助观,当彼第一
①
众生缘慈。 若《法界次第》则具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今但慈悲。” 意思是说,
这里所说的无缘慈,作为小乘助观,相当于众生缘慈,仅谈慈悲;若作为佛慈,
还须讲求喜舍和四无量心。
三是对心思散乱的众生,令修数息观对治。 息,即是呼吸。 数出息(呼)
或数入息(吸),慢慢地从一数到十,往复地数,可治散乱之心。 关于数息的方
法及其注意点,蒙润大师说得很详细:“息有四相:《止观》八云:有声曰风,守
之则散;结滞曰气,守之则结;出入不尽曰喘,守之则劳;不声不滞,出入俱尽曰
息,守之则定。 数者,从一至十,不多不少,令人不散。” 如果心浮,应当把心
②
系在丹田,数入息;如果昏沉,应当把心系于鼻端,数出息。 数入息或数出息听
其方便,但不可出入息俱数,恐生病患。
四是对愚痴的众生,令修因缘观对治。 愚痴众生不信因果,不了因缘生
法,著我、计断常、执性实,谓之三痴。 蒙润大师提出了“三世破断常,二世破著
我,一念破性实”之说。 清代性权大师在《四教仪辅宏记》中解释说:所谓三世
破断常,指前世、今世、来生三世十二因缘,相续不断。 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
在念念迁谢,事不恒常。 从三世十二因缘看,可总破断常。 所谓二世十二因缘
破我执,指从今生、来世十二因缘推看,可破实有我体。 所谓一念破性实,指外
道、凡夫于诸法之上认为有所确定的生、灭等的自性;而具足十二因缘之一念,
可以“空”来灭除对“性实”的执著。 俗语中说“善心才举,天宫宝殿生成;恶念
③
始萌,地狱火轮已具”, 就是这个道理。
① 《四教仪辅宏记》卷五之下。
② 《四教仪辅宏记》卷五之下。
③ 《四教仪辅宏记》卷五之下。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