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324
“暗证生盲”。 他还提出当时“禅宗之病,非台宗不能救”! 并要求当时自认为
台宗真传的人,能采纳禅宗某些禅理,圆融台、禅之说。
第二阶段,是他 30 岁(1628)以后。 当时,他结识了许多传灯大师门人,把
他们引为知己,常在一起讨论和修持天台教观,因而更加扩大了眼界,加深了
对台宗的了解。 这些僧友中,有璧如正镐法师,据《幽溪别志》记载:他俗名王
立毂,出身于官宦之家,万历年间举人,后从云栖大师受皈戒,又从传灯大师受
菩萨戒,改名正镐。 曾居幽溪从传灯大师受学《楞严》,于耳根圆通章最能心
领。 ① 还有惺谷法师,曾“东游武林,访无尽法师于天台,见故友归一师德业俱
进,疑(传灯)法师必有出格钳锤。 依之,得阅《妙宗钞》等极则教理。 回视昔
②
时慧解,倍觉精细” 。 天启八年(1628),他们一道在博山从无异禅师学戒律,
志同道合,亲密异常。
这年五月,他们在博山接到噩耗:传灯大师已于二十一日示寂。 圆寂时
③
“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并高唱妙法莲经。 侍者进粥,忽敛手足如入定” 。
3 人大恸,决定次日赴天台幽溪吊唁。 智旭时值有病,当晚他辗转不眠,想起
当年在幽溪时,未从大师受诲,深感悔恨! 深夜起床,刺臂血为书,作《燃香供
无尽师伯文》,文云:
不肖初游台岭,即睹慈辉,但钦温恭之德,罔窥法海之涯。 方且
甘暗证而蔑义塗,因门庭而昧堂奥,造罪意地者,匪希矣! 后出入禅
林,目击时弊,始知非台宗不能纠正其纰。 台教存,佛法存;台教亡,
佛法亡,诚不我欺也。 顾于老伯,犹半信半疑。 自缔盟筹兄,乃甫倾
向,而老伯已往生珍池矣! 徒增悲仰,窃聆化仪,惭怀悔志,拟将何
裨? 呜呼! 师弘绝响,野干竞鸣。 演教者,舍醇醴而取糟粕;参宗者,
先发足而后问津。 孰能依教起观,一洗说食数宝之陋;知津发足,解
脱盲修黑炼之纷。 老伯实中流砥柱、杲日中天也。 悯予小子,不沾法
乳于生前,不修微供于殁后。 敬以三炷臂香,深达忏摩;三炷臂香,遥
伸印手。 惟老伯不起寂光,现觉三有,鉴法门婴杵之忧,锡初心止观
之佑。 苟机感之不讹,必含笑而摄受。 ④
第
四
辑
① 传灯《幽溪别志》卷 8《幽溪道场人物考》。
台
② 《灵峰宗论》卷 8 之 2《璧如、惺谷二友合传》。
③ (明)蒋鸣玉:《有门大师塔铭》。 载朱封鳌、韦彦铎:《高明寺志》第 137 页。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5 典
年 12 月版。 考
析
④ 同上书第 6 册卷之 3《燃香供无尽师伯文》。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