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326
由此可知,智旭生前虽未受过传灯的“法衣”,但在思想和行动上是努力
弘扬智者的教说,绍承传灯的思想的。 他精通内外经典,著作极丰,其《法华纶
贯》《法华玄义节要》《大乘止观释要》《教观纲宗》《教观纲宗释义》和《法华经
会义》等,都是弘扬天台的力作。 而且,他能将禅、律、净、密、法相、华严和天台
的教理融为一体,特别是在阐释《华严》义理时,他以传灯的《性善恶论》思想
为依据,认为“真如门”(法性)和“生灭门”(法相),是性、相两家的说法不同
而已。 因此,他解释“真如门”时,斥唯识家的“相执”;显“生灭门”时,破法性
家的“性执”,充分显示了性相圆融的义理。 ① 这完全是得天台宗中道实相的
膏腴。
但是,智旭为什么不自认台宗子孙,而称“私淑台宗” 呢? 我们不妨读读
他晚年给《松溪法主》的一封信,可以窥见其中原委:
癸亥(1623) 春拜见幽溪尊者时,正值禅病,未领片益。 戊辰
(1628)冬,遇归一兄,方悔向日当面错过。 曾刺血书《燃香供师伯》
文,寄至台岭,屈指二十二年矣。 台宗一脉,我兄勇猛仔肩;次达月管
公,亦复半壁。 观被会合《玄》《签》,一字弗敢稍易,知不坠家风也。
如劣弟者,少年误中宗门恶毒,放肆之习,沦骨浃髓。 今虽痛革,余习
难除,故“私淑台宗”,不敢冒认法派。 诚恐著述偶有出入,反招山外
背宗之诮。 ……然置弟门外,不妨称为功臣;收弟室中,则不免为“逆
子”。 知我罪我,听之而已。 ②
从信中可以看出,智旭之所以不敢自称“天台法派”,一是因为他所敬仰
的台宗大德传灯已经圆寂,无法再去接法和求教;二是自知有“放肆之习”,假
如自认是“台宗子弟”,则可能因著述偶有出入,而被人讥为“山外背宗”。 他
这样说,是完全有所指的。 他在《寄达月法主》 的一封信中,就曾指出当时有
自认台宗正统的“皋亭一派,有名无实”。 他在信中还说:“曾闻台门多顺子,
乃即中之门,何以有跃冶之金耶? 忆甲戌春,见金若采《法华百问》,时一笑置
之。 不意历年七周,未摧斧钺,今且梓成,何肆无忌惮至此? 虽鄙陋浅恶,亦有
一辈生盲,辄从其教。 在尊者已不屑诲,其如害愚小何?” 可见当时台宗虽有
③
一些高僧(如松溪、达月),但也有“皋亭派”的有名无实以及像金氏那样不懂
第
台宗而从事著述和讲学,并有“一辈生盲,辄从其教”。 他深有感慨地说:“法 四
辑
台
① 参见《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载《大正藏》第 44 册第 464 页。 典
② 《灵峰宗论》卷 5 之 2《复松溪法主》。 考
析
③ 同上书卷 5 之 2《寄达月法主》。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