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9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329

谱所载基本相同。
                第二,此谱所列传灯大师的法裔是午亭正时,也是完全有根据的。 据《幽

      朱    溪别志》记载:“午亭正时法师,四明鄞县人。 俗姓陈氏,少警敏。 弱冠闻幽溪
      封
      鳌    (传灯)讲《妙玄》于黄岩圣水寺。 即弃家求剃落受具。 律行精严,每日听讲之
      天
      台    余,课《大悲咒》;早晚二时,修大悲忏。 ……年三十,登狮子座,于永嘉、四明、
      集
      ·    赤城,利化缁白,忏讲不替。 所有施,助营祖庭佛殿。 四十一谢讲,归隐幽溪之
      第
      二    白花庵,仍六时修大悲忏,每时课咒百遍。 万历庚戌十一月十七日中夜忏毕,
      册
           云:‘ 弥陀生日,正是某甲去时。’ 上榻趺坐而逝,年四十七。 塔于百松大师
           左。” 传中记载很详细,午亭正时是在台州黄岩圣水寺从传灯披剃,并受具足
                ①
           戒的。 他戒行精严,坚持苦修,一生外出讲经时间不多。 世寿很短,仅 47 岁。
                第三,午亭正时的法裔受教,也是有史可查的。 他就是增补和编印传灯
           《幽溪别志》者。 关于他与传灯的情况,据《幽溪别志·住持林僧考妣墓》 记
           载:受教与传灯同是太末(今浙江龙游) 人。 受教的祖母,原是传灯的乳母陈

           氏。 双方有亲属血缘的关系。 受教在襁褓中时,传灯即待之如子。 受教事传
           灯亦如父,“ 年甫髫龀”,便由其父襁负入山,从传灯“ 学儒业,实兼授以道
           业” 。 后来,受教的祖母病故,数年后二亲亦亡。 从此便在幽溪出家。 但因
               ②
           他与传灯年龄相差较大,故传灯命其从午亭正时为师,而作为法孙留在自己的

           身边。 《幽溪别志》中有好多诗,是写传灯和受教在幽溪的活动情况的,如传
           灯有《同法孙受教游“看看云”,煮茗观瀑有感》《偕法孙受教游圆通洞,登松风

           阁》等诗,充分表达了他与受教的亲情。
                由于传灯年老,而午亭正时又很早病故。 故受教在十九岁时即代传灯“理

           常住事,辅翼廿有六年,艰辛忍苦,创造屋宇,聊可安僧;积聚鸠缘,置立恒产,
           庶几供众” 。 直到传灯圆寂后的第八年(1635),受教“自感身病力衰”,才列
                      ③
           交单,将田租等财产付法子灵锡、灵岩、灵春、灵江等轮流管理。 并转达传灯遗

           训:“不分房舍,不立私爨,不养鸡猪,不茹荤酒”。                      ④  教育其法子:“毋忘我师祖
           大师创业之难,不慧辅翼之苦。” 然后,退居高明寺西的白花庵隐居修持,直
                                          ⑤
           至圆寂。
                可见,午亭正时一系确是传灯大师的嫡传,但他们都重视修持和戒行,活



               ①  《幽溪别志》卷 8《幽溪道场人物考·增补》。
               ②  同上书卷 12《幽溪道场塔墓考》。
               ③  《高明寺志》第三章《文献辑要·明崇祯年间高明寺常住交单》。
               ④  《高明寺志》第三章《文献辑要·明崇祯年间高明寺常住交单》。
               ⑤  同上。



    ❙322❙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