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09

处玄的随山派,宗祖丘处机的龙门派,宗祖王处一的嵛山派,宗祖郝大通的华

           山派,宗祖孙不二的清静派等。 另外,又有一些全真道士分别组成“五祖派”,
           即宗祖王玄甫的少阳派,宗祖钟离权的正阳派,宗祖吕洞宾的纯阳派,宗祖刘

           海蟾的刘祖派,宗祖王重阳的重阳派。 明代后期,各派逐步衰落。 只有全真龙

           门派,因王常月的阐扬,在清初一度“中兴”。
                全真派三教合一思想比较突出。 王喆在山东所创之五会皆以“三教” 二
           字冠首;规定以三教之经书《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士必修的经
           典。 他和七弟子的诗文中,三教合一的言论甚多。 如:“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

           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教虽分三,道则唯一”等等。 尤以

           融合佛教禅宗理论最为突出。 正如清初全真道士柳守元《玄言正旨序》 说:
           “玄宗(指全真道)与禅宗实为相近。”
                全真道的教义中,出世思想十分浓厚。 在王喆和七弟子诗文中,极力贬斥

           人生之价值,宣扬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狱” “火宅”,劝人捐妻舍子,“跳
           出樊笼”,看破功名富贵,学道炼丹,以离“苦海”。 这也反映了宋末元初动乱

           时期人们的普遍思想。

                在修炼方法上,全真道主内丹修炼,不尚符篆,形成独具特色的内丹理论。
           在教制教规上,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道观,不许蓄妻室。 为了约束道士言行,

           制定各项清规戒律,督促道众严格遵守。 这些做法,与正一道有很大区别。

                二、全真派高道

                元代,天台山的全真派高道主要有王中立、陈致虚、张雨、吕虚夷、项子虚、

           戴起宗、祝通玄等。
                王中立,南宋末天台人,字定民,号足庵,幼好读书,聪敏多思。 及长,钦慕

           方外之侣,遂出家桐柏观。 不数年,道邑日隆,住持杭州太乙宫。 宋理宗时奉
           诏入京,赐号“仁靖纯素真人”,并赐金冠、宝剑、上真玉像、御香等。 回天台山
           后,在桐柏建仁靖宫和纯素宫。 《天台山方外志》称中立“有《语录》藏于桐柏                                        第
                                                                                       九
           宫,史孝祥为之序”。                                                                  辑

                陈致虚(1290-?),元朝江右庐陵(今江西吉安) 人。 字观吾,号上阳子。                                 台
                                                                                       山
           天历二年(1329)师友赵友钦习丹道,属南宗阴阳派丹法。 后游天台,居桐柏宫                                      道
                                                                                       教
           修炼。 陈致虚兼得南北宗丹法之传,著有《上阳子金丹大要》《上阳子金丹大                                         史


                                                                                     ❙101❙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