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08
则不然,它在成仙信仰上,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只追求“真性”解脱和“阳神”
升天。 认为人的肉体是要死灭的,人的真性或阳神则可以长存。 王喆说:“修
朱 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躯做本求。 假合四般终是坏,真灵一性要开收。”又说:
封
鳌 “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 因此,他批评肉体长生的追求者,说:“离凡世
天
台 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 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刘
集
·
第 处玄的《至真语录》也说:“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又说:“真我者,人
四
册 之性也……无形之道也。”全真道放弃肉体不死的信念,只追求“真性”解脱和
“阳神”升天,与佛教追求的“涅槃”相似。 他们所说的真性、真心等,即源于佛
教。
1219 年,丘处机远去西域行宫朝见成吉思汗,大得赏识。 赐给金虎牌、玺
书,命他主持天下道教。 丘回燕京后驻长春观(今北京白云观),开坛说戒,弟
子四出建立宫观,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盛。 其后虽因与佛教辩论失败而受
打击,但在整个元代全真道一直保持发展势头。
当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的金丹派南宗也在积极活动。 该派继
承张伯端的学说,主张先修命,后修性。 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
宗)合并,共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下设北七真
(即全真七子)、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
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为元明清道教主要宗派之一。 全真道内部又分化
出一些小派别,如南宗有清修派和双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传一派,其中丘
处机所传全真龙门派势力最强。 全真道在金代的发展有限,至蒙、元前期,以
成吉思汗之召见、宠遇丘处机为契机,在丘处机及其弟子们的推动下,全真道
发展至鼎盛。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全国统一。 此后,原同源异流而分传于金与南
宋的全真道和道教南宗,逐渐认同、融合,至元代中后期,二宗合并的条件渐趋
成熟。 在南宗道士陈致虚等人的推动下,二宗经过对祖师宗祀的调整,南宗最
后并入全真道。 合并后的全真道遂成为更大的道派,而与正一道分统天下道
教。 明代皇室对佛、道采取抑制、约束政策,对道教正一派有所崇奉,对全真道
支持较少,全真道自此进入衰落时期。 金元时期形成的统一领导核心(以北京
白云观为基地)顿然解体。 在此情势下,统一的全真道渐次分解成诸多小支
派。 主要的有“七真派”,即宗祖马钰的遇仙派,宗祖谭处端的南无派,宗祖刘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