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17
·182·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孝这个难题上,显得躲躲闪闪,不着边际,缺乏力度。要使佛教在中国得
以传播和发展,就必须要建构佛教式的“孝道”伦理观,以适应中国特有
的伦理国情。于是《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下简称《父母恩重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下简称《报恩经》)便应运而生。
《父母恩重经》,最初著录于武则天时代编的《大周刊定录》(695),
唐《开元释教录》卷十八列为“伪经”。其注云:“《经》引丁兰、董黯、
郭巨等,故知人造。”丁、董、郭三人均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孝子,今传本
不见此三人名,当为后人所删。《报恩经》七卷,经前称“失译人名,出
《后汉录》”,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称此经为“结集家之手草”,阅其
经,多从其他经文结集而成。前经称父母孕育之恩为报,可以造经烧香,
诸佛礼拜,供养三宝,或饮食众僧,为父母造福。后经以佛知恩报恩为中
心,以因缘业报为前提,详细地阐述了佛知恩报恩思想,以及知恩、报恩
的具体方式和要求,突破了小乘自利的局限,提倡以利他为知恩报恩的最
a
高形式。这两部经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则是《父母恩重经》 。此经主
要阐述佛告诸弟子父母养育子女有十大恩:第一怀胎守护思;第二临产受
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
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
悯恩。并列举了“子女长成,及为不孝”的种种行为,并称“父母恩德,
无量无边,不孝之愆,卒陈难报”。诸弟子向佛请教如何能“报得父母深
恩”,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母书写此经,为于父母诵读此经,
为于父母忏悔罪愆,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为于父母受持斋戒,为于父母布
施修福;若能如是,则名为教顺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狱人。”还指出:
“欲得报恩,为于父母造此经典,是真报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见一
佛;能造千卷,得见十佛;能造百卷,得见百佛;能造千卷,得见千佛;
能造万卷,得见万佛。是等善人,造经力故,是诸佛等,常来慈护,立使
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诸快乐,离地狱苦。”诸弟子表示不管“遭
逢百千劫,终不违于如来教”。
日本驹泽大学教授冈部和雄先生认为:印度虽讲对父母报恩,但并没
a 今有天台山国清寺法物流通处铅印本刊行,封面有丰子恺居士题图。
正文.indd 182 2017/10/31 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