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5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15

·180·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慧思的“一心三观”发展为“三谛圆融”之说,并以“一念三千”加以发
                       挥,成为天台宗哲学思想的核心。其弟子灌顶撰写祖师传记,上溯智者、
                       慧思、慧文、龙树四世,树立了天台宗的法统。又智者平时弘法“不畜章

                       疏”,其“天台三大部”与“天台五小部”均由灌顶集录成书。在隋王朝
                       的支持下,灌顶承前启后,成师之基业,创建了国清寺。于是以《法华经》
                       为主要教义,以国清寺为根本道场,形成了第一个具有中国佛教特色的宗

                       派——天台宗。
                           二是争取王权的支持,强化了“护国祈福”的佛教功能。
                           王权是佛教盛衰的主要因素之一。佛教传入之初,僧人亦想保持印度
                       本土“超然物外,不敬王者”的特殊地位。东晋高僧慧远曾作《沙门不敬
                       王者论》,与世欲政权抗衡。但在中国“天地君亲师”的伦理文化建构中,

                       佛教不可能超越王权之上,慧远之师道安认为:“不事国主,则法事难立。”
                       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处北朝“二武灭佛”之后,更明“佛法再兴,仰酬外护”
                       之理。他常为国祈福,“为至尊圣御,愿宝历遐长,天祚永久”。临终之际,
                                                                                a
                       还遗书晋王杨广,表示身后“如有神力,誓当影护王之土境” 。并以讲
                       经授戒,广结百僚于陈、隋王朝之间。南陈时,为宣帝、后主讲《法华》《仁王》
                       《般若》诸经于瓦官寺;授皇太子陈渊、永阳王陈伯智以菩萨戒;仆射徐
                       陵、仪同吴明彻、沈君理,侍中王固、孔焕,国子祭酒徐克孝,五兵尚书
                       毛喜等均执弟子礼。隋灭陈后,又附新朝,为晋王杨广授菩萨戒,杨广尊

                       其为智者,智者尊其为总持。《国清百录》辑有智者与陈、隋王朝信函往
                       复达 50 多封,足以证明与王权关系之深,故唐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中称其为“陈隋二代,三朝同师”。正由于陈隋王朝的支持,才奠定创立

                       天台宗的物质基础。
                           在佛教“护国三经”(即《金光明经》《法华经》《仁王经》)中,
                       护国祈福色彩最浓厚的首推《仁王经》。据游侠先生《中国佛教·仁王经》
                       一文研究:此经现存姚秦鸠摩罗什和唐释不空两种译本。据现存经录记载,
                       该经首译始见于梁释僧祐的《出三藏记》卷四,列于失译杂经录内。此经




                           a 见《国清百录》“敬礼法第二”和“遗书与晋王第六十五”。











          正文.indd   180                                                                     2017/10/31   15:01:05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