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3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13
·178·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教在中国传播,并不强求完全遵行西方风俗,而是或因或革,“变本从道,
不遵彼俗,俗风自殊,无患其乱。”中西风俗的殊异,不妨碍佛教的传播,
也不会导致混乱。针对袁粲的通公之论,顾欢再次著论强辨道先于佛,说:
“案道经之作,著自西周;佛经之来,始乎东汉,年逾八百,代悬数十。”
又再次坚持华夷风俗有善恶之别:“佛起于戎,岂非戎俗素恶耶?道出于
华,岂非华风本善耶?今华风既变,恶同戎狄,佛来破之,良有以矣。”
当顾、袁二人争论前后,其他佛教徒也纷纷发表议论反驳顾欢。据《弘
明集》所载,有明僧绍《正二教论》、谢镇之《折夷夏论》、《重与顾道
士书》、朱昭之《难夷夏论》、朱广之《咨顾道士夷夏论》、释惠通《驳
夷夏论》、释僧愍《戎华论》等。其中惠通、僧愍之论,言辞尤为激烈。
针对顾欢引道经《玄妙内篇》宣扬老子化胡之说,他们一面斥《玄妙内篇》
为伪经,一面却又引用伪造的佛经如《老子大权菩萨经》《清净法行经》
等,宣称孔、老皆为佛的弟子 a ,并极力贬斥道教服饰、方术和斋醮仪式
之鄙陋。南朝佛道之间“夷夏之辩”正十分激烈时,佛徒朱广之《咨顾道
士夷夏论》一文,已劝导双方不可各执己见,“徒知己指之为指,不知彼
指之无殊”。并且现身说法,调和双方:“仆夙渐法化(佛教),晚味道风,
常以崇空、贵无,宗趣一也。蹄网双张,义无偏取,各随晓入,唯心所安
耳。何心龙衮可袭,而璎珞难乘者哉?”南齐士族张融撰《门论》(一作
《门律》),亦称:“吾门世恭佛,舅氏奉道。道之与佛,逗极无二。寂
然不动,致本遂同。感而遂通,逢迹成异……皆殊时故不同其风,异世故
不一其义,安可辄骂庸愚,诬罔神极?”朱广之、张融与顾欢一样,也持
佛道二教“本同迹异”之说,但他们并不认为二教有先后优劣之分,因而
主张调和兼融。梁朝道士孟景翼,在南齐时曾与竞陵王萧子良“对辨二教
邪正”,子良令景翼礼佛,景翼不肯,著《正一论》答之。其中有云:“在
佛曰实相,在道曰玄牝。道之大象,即佛之法身……旷劫诸圣,共遵斯一。
老、释未始于尝分,迷者分之而未合。”他也主张两教一致。后来笃信佛
a 详见王维诚:《老子化胡说考证》,望月信亨:《佛教经典成立史论》。
正文.indd 178 2017/10/31 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