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9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79
·244·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后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者。然其兼攻并进,子史经书,各臻其极。凡
所游历,京师则公相敦重,诸郡则邦伯所钦,莫非始以诗句牵劝,令人佛
智,行化之意,本在乎兹。”
其实皎然茶道“三饮”与“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的茶
道境界,正是由天台宗智者大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思想而来。智者
大师在《摩诃止观》卷一上《圆顿章》提出了“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己
界及佛界,众生界亦然”的著名命题。丁福保《佛学大词典》解释说:“一
色一香虽为微细之物,而尽有中道实相之本体。天台立空假中之三观而照
一切诸法,为悟之极处。”意谓中道实相之理,遍布于一色一香等一切微
细之物中。天台宗以空、假、中等三观去观照一切诸法后,所显现之悟境
为至理中道。肯定一切诸法均具中道实相,自然亦肯定了草木等无情物具
有佛性的观念。这既开启了天台宗第九祖湛然提倡“佛法平等、无情有性”
说之先河,又成为“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南宗顿
悟禅的主要源头。
智者大师短小精悍的名篇《观心食法》,明确揭示了“一心三观、圆
融相即”的禅观思想所展示的“日用即道”的风格,即为智者大师最推崇
的“日用禅”禅风。《观心食法》作于禅门清规之前,这是现存最早的中
国佛教僧团有关食法的珍贵文献。皎然茶道概念即由《观心食法》的“一
色一香,无非中道”发展而来。
《观心食法》仅仅三百九十余字,主要是教人于日常生活中涵养心性,
念起即觉,意起即修;入于尘而不为尘所染,此种空灵绝待之境,实非寻
常意识所能想象,正体现了大乘禅者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中,处处寻
求解脱;融世间与涅槃为一味之食的无碍自在之禅风。其略云:“照此食
者,非新非故。而有旧食之故,而有新食之新,是名为假。求故不得,求
新不得,毕竟空寂,名之为空。观食者,自那可食为新,既无新食,那可
得食?食者而不离旧食养身,而新食重益,因缘和合,不可前后分别,名
之为中。”
智者大师借新食、旧食之方便,行天台空、假、中次第三观。观旧食
为故,新食为新,此为“假观”。于故中求故之实体不得,于新中求新之
正文.indd 244 2017/10/31 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