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1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81
·246·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精深,却以“怡、清、和、真”四谛为总揽。禅与茶的共同凭借是心,即
心灵的感通与彻悟;禅道之要,莫若摄心,摄心之法,莫若止观。还观者
日常之觉照也。非天地之灵蕴,无以有茶;非真心之觉照,无以有道;茶
为禅引,禅为茶道,同参苦谛,苦尽甘来,故云“茶禅一理”。
复次是茶禅同道。佛教认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佛谛“苦”为先,
茶性“苦”为本;欲修佛道,悟茶道,均须参透“苦谛”,是以“茶禅一
味”。无论佛道与茶道,均须参破“苦谛”,达到对“苦”的解脱。修禅
喝茶,品茗悟道,茶味犹如禅味,以最后参悟“人生平淡即为真,茶味淡
泊苦后甘”之哲理。“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千言不如一行。茶禅
一味,即色悟空;此即茶禅同道。皎然诗“一饮涤昏昧,再饮清我神,三
饮便得道”,即此理也。皎然可谓深得茶禅“个中三昧”。
皎然诗中越、剡溪(属天台山脉,介于今新昌、嵊州间),即今天台
山的产茶地。而琼浆、得道、全真、丹丘等词汇都是道教术语。天台山原
为道教修行地,天台华顶山上的茶圃,更是道士葛玄所种植。“自天台宗
a
在天台山发展之后,中国茶道遂逐渐转为茶禅” 。由上可见,天台山是
中国茶道的名源地与茶道思想发源地。
三、天台山:中国茶道“茶禅一味”策源地
从唐代茶诗看,茶禅一味滥觞于中唐。皎然与陆羽虽是至交,但对《茶
经》只谈“祛疾”,不谈茶道,表示不满。皎然《杼山集》卷七《饮茶歌
b
送郑容》诗云:“丹邱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莫知,
骨化云宫人不识。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霜天半夜芳草
折,烂漫缃花啜又生。常说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日上香炉情未
毕,醉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此诗是皎然与郑容两人饮茶论道,说明
茶主要的功效不在于祛除疾病,而是荡除胸中忧愁与烦恼,并指出《茶经》
“即色不悟空”的不足之处。皎然与陆羽两人在幽静的山中寺院中,品茶
a 台湾学者吴静宜:《天台宗与茶禅关系》。
b 诗自注:《天台记》云“丹邱出大茗,服之生羽翼”。
正文.indd 246 2017/10/31 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