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天台山佛教史》
P. 107

只是一自性清净心,此心若净,一切佛土皆悉净也。
                                    如镜明则照远,铃响则声高,心净则智行俱清,意虚则境界成寂。

                              凡曰垢净,无有不由心者,乃一净一切净矣。

                               他引天台宗《维摩玄疏》和《维摩略疏》论“心净土净”之文,然后将

                           其归结为“一净一切净”。《玄疏》中说:修观至“心性本净,犹如虚空”时,
                           此所观的性净之境即是国土,能观此性净之境的观智即是佛。所以,所谓“一

                           净一切净”的净土,实际上就是天台宗的四土中的法性常寂光土。它的境界
                           甚高,远远超过指方立相的安养遵台。

                               延寿主张的禅净双修的行法,在当时来说可以起融解禅门与净土学者之
                           间固有争执的作用,也使得后来各宗诸多的行者,渐能接受各修不同法门但

                           皆能领纳净业,并归净土的这一理念。可以说,自隋唐以后,佛教各宗林立,
                           净土思想或多或少,已被大乘各宗所纳受。如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法

                           相宗、律宗的弟子,都是专弘一宗而兼修净土。足见净土思想对各宗的影响
                           之大。



                               二、知礼与净土

                               据《佛祖统纪·知礼传》记载:知礼大师一生教弘天台,兼修净土。他
                           是台净兼弘的大祖师,一生与净土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

                               知礼在出生前,其父母祷佛求嗣,梦神僧携一童对他说:“此佛子罗睺罗
                           也。”未几,即生下知礼。知礼 7 岁丧母,号哭不绝,恳求父亲允许他出家。

                           父亲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他。他便往太平兴国寺,依洪选师得度。稍长,依宝
                           云寺义通法师学教观,圆顿之旨。宝云法师教弘天台,行归净土。据《往生传·宝

                           云传》记载:他常呼人为“乡人”。有问其故,他说:“吾以净土为故乡。诸
                           人皆当往生,皆吾乡中人也。”

                               淳化(990-994)中,义通归寂,知礼受请主干符寺。后迁保恩陀寺,敷
                           扬教观,学徒踵至。咸平六年(1003),着《问目二十七条答释》,答日僧源

                           信关于天台教义之疑问。又着《扶宗释难》,驳钱塘僧悟恩之真心观,称天台
                           宗山家派之祖。

                               当时明州大旱,他与慈云遵式修光明忏。约定 3 日,天若不雨,当自焚
                           一手。如期,果大雨。大中祥符二年(1009),重建保恩寺,次年受敕赐名曰

                           延庆。六年,建“念佛施戒会”。知礼亲为《疏文》以劝道:“原夫一念本融,
                           诸法无碍。遇熏既异,感报成差。是以顺性而修,则显诸佛净土。随情而作,

                           则循五趣苦轮。所以处娑婆者,升出尤难,堕落者众。经云:‘得人身者,如
                           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直待三乘行备,方免四趣受生。盖境界粗强,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