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天台山佛教史》
P. 103

《天台山方外志》卷 8《高僧考》载真歇在天封寺的偈语:


                                   (真歇)师主天封法席。上堂云:“苔封古径,不堕虚凝,雾锁
                              寒林,肯彰风要?钩针隐密,孰云渔父栖巢。只么承当,自是平常快


                              活。还有见透关眼么。”良久曰:“直饶闻早便归去,争似从来不出门。”

                               真歇清了继承了希远禅师所倡立的禅宗新学主旨“无心”说。希运曾这

                           样解释:“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

                           不塞不碍。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希运称自己的禅法是教外别传心法。

                           实际上,他是继承了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认为“性即是心,心即

                           是佛,佛即是法”。真歇禅师也是从这一思想出发,主张“心即是法,法即是

                           心”、“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因此,他主伙“苕封古径,不堕虚凝;雾锁寒

                           林,肯彰风要?”“无心”之心,通于天地,“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出

                           门”与“不出门”都是无碍的。曹洞讲究“关眼”(指参悟奥秘玄机的要诀),

                           真歇对弟子开示,是十分重视“关眼”的。

                               绍兴十五年(1145)被召入临安,住能仁兴圣万寿禅寺,二十一年住崇

                           先显孝禅院。同年十月入寂,世寿 63,法腊 45。谥号“悟空禅师”。着有《信

                           心铭拈古》一卷、《一掌录》等。门人编录《长芦了和尚劫外录》、《悟空禅师
                           语录》等,书中记录了很多在天台山教育弟子时弘宣的曹洞宗义理。

                               真歇禅师入主国清寺后,天封寺由他的师弟子归禅师管理。子归禅师,

                           是曹洞宗大德净因法成的弟子,属青原第十三世、曹洞宗第十代传人。他在天

                           封寺常对四众讲授曹洞法门,寺务管理得井井有条。《天台山方外志》载:


                                   (子归禅师)主天封寺。上堂卓拄杖一下,召大众曰:八万四千法

                              门,八字打开了也,见得么:金凤夜栖无影树,峰峦才露海云遮。


                               子归禅师精辟地弘宣曹洞的思想,认为八万四千法门(指佛所说的全部

                           教法),即有与无,遮与照是相通的。正如“金凤夜栖无影树,峰峦才露海云

                           遮”。凤凰能在无影之树上栖息,无所睦碍;峰峦遮与不遮,其存在是永恒的。

                           所谓“眼色耳声,万法成辨。”只有眼与色、耳与声、鼻与香、舌与味、身与

                           触、意与法这样有序地结合,宇宙万法才会显示出它们的规律和秩序。“金凤”

                           一偈,深刻地揭示了禅宗“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但这个“万法”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