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天台山佛教史》
P. 29

卷 17 载:“禅师慧文,聚徒数百,众法清肃,道俗高尚。”《佛祖统纪》卷 6
                           称其:“在高齐之世,聚徒千百,专业大乘,独步河淮,时无竞化,所入法门,

                           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足见其威望之高与学经风

                           格之严肃。他提倡北方学者所注重的佛教实践法——禅法,讲究锻炼心思的
                           集中,并养成观察事物的明了、正确。

                               据说,他在研究经论时,对《般若经》(《大正藏》卷 52)第二分所说三

                           种智慧一段 ,很有领会。经文是这样的:
                                     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舍利佛,菩萨摩诃萨,

                                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论问曰:“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种智,断一切

                                烦恼习。今云何言,以一切智具足得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
                                答曰:“实一切一时得,此中为令人信般若波罗蜜故。《次第差品》云:

                                欲令众生得清净心,是故如是说。复次,虽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后次第,
                                如一心有三相,生因缘住,住因缘灭。又如心心数法,不相应诸行,及

                                身业、口业,以道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

                                断烦恼习,亦如是。”
                               经里说,若是由“道种智”熟悉各种实践方法的智慧为基础,进一层具

                           备“一切智”,能看清一切现象共同平等的通相,更进一层具足“一切种智”
                           能辩别一切现象全部的别相。有了这些智慧,就可以彻底消灭烦恼习气,而

                           达到佛家理想的究竟地步。在《大智度论》里,解释这一段经文还提出 3 种

                           智慧存在的时间问题,以为是可以同时兼有的。开始虽说一步步有次第,但
                           到最后会一齐具足,而教人有下手处,说得切实些,仍有个先后次第。慧文

                           还从《中观论·四谛品》的《三是偈》中悟出“我说即是空”的“空”是真

                           谛,“亦是中道义”的“中”是中道谛。这三谛里真谛讲一切现象的通相,俗
                           谛讲各别行法,中道谛讲一切现象各别的全部别相,这些恰恰相当于三种智

                           慧的境界。由此构成“一心三观”的禅法,这是慧文无师自悟纯从领会得来

                           的。
                               其后,他把这方法传授给慧思,再通过慧思平常对《法华经》深刻的信

                           仰,应用到根据《法华》所修习的圆顿止观法门即“法华三昧”,并推广于一
                           般行事,成为“法华安乐行”,实践的方法才更加具体。

                               慧思大师(515-577),南北朝高僧。俗姓李,武津(今河南上蔡县东)

                           人。15 岁出家,专诵《法华经》,后归依慧文。因东魏和北齐战乱,从北方
                           转移江南。先到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大苏山,后又转到湖南衡山。先后

                           4 次被外道谋杀,未死。他既注重禅法践行,也注重义理推究,“昼谈义理,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