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天台山佛教史》
P. 32
应止于此。此处金地(土黄色)吾已居;北山银地(土灰白色),汝当居此,
汝当终此。”(同上)智者遂于螺溪之源,佛陇之南,创伽蓝。后得陈宣帝敕,
名为修禅寺,并命吏部尚书毛喜题篆书匾额送寺。
陈太建八年(576),值遇岁歉,僧众皆随意去留。智者与慧绰种苣拾像,
安贫无戚。九年二月,宣帝下诏道:“禅师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
国之望也。宜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两户民,用给薪水。”(《佛祖统纪》)
于是僧众重又来集。
智者除弘法之外,不忘放生。天台山始丰溪通江海,民业渔捕者颇多。
智者以檀施之资赎渔簄一所为放生池。他在《与临海镇将解拔国述放生池》
书中说:“此山溪(始丰溪)接江源,连亘海陆,渔捕簄业,交横塞水,杀戮
既多,煮炙无算,夭伤物命有足悲者,亦是公私去来频遭没溺,以此死亡不
可称数。贫道不惟虚薄,愿言拯济,仍率励山僧货衣资什物,就士民孔玄达
等买兹簄业,永作放生之池,变此鱼梁翻成法流之水。”(《国清百录》,《大正
藏》卷 46,第 822 页)。渔者闻法皆好生去杀,舍江溪簄梁 63 所,长达 300
里,作放生池。智者讲经毕,乘舟出海口,望芙蓉山,众峰皆峭耸,横石孤
垂,便道:“昔梦游海上,正似于此。”一日,见瑞云五彩,遥盖寺顶,有群
雀飞鸣,集于阁宇。师道:“此江鱼化为黄雀来谢恩耳!”
不久,智者独往华顶高峰,学佛行“头陀”行。华顶峰,在天台极高处,
地僻人迹稀到,唯终日与白云为侣而已。于峰顶结跏趺坐修止观时,屡遇大
风拔木,雷霆震吼。有魑魅魍魉,环绕其侧,智者安心不动,群魔自退。今
华顶峰尚留降魔塔旧址。
开皇十一年,晋王遣使奉迎智师。荆襄百姓攀留不得,望断行舸,遥致
敬礼,送别的人群满路。智者重到江淮,道俗欢声再起。晋王受戒的消息已
先传闻;智者的智慧般若,道俗又可从之禀受了。
晋王在《请戒文》中说:“弟子我多么幸运!承蒙大师错爱,无量劫以来,
悉蒙开导。色心无作之戒,当年已经虔受。身虽纰陋,心护戒律,四禅八定
之支林功德,皆在定中获得。作为国家藩镇,皇臣皇子,岂只藉四缘(荷国、
镇藩、为臣、为子),便能入三昧?象阿难那样,入定后,见定光,断见惑,
得初果的人,其实很多;修得慧解脱的人,作我朋辈,一定不少!即日我欲
再伏修智断之德,作名教的领头人,使法流不断,兼用以治国。不知像我这
样的钝根,能否受开化?师严道尊,能否同意?我宿世根浅,有否发萌善根?
菩萨应机教化,我能否得机?《书经》中说:‘人生在三(君主、父子、师资),
事之如一。’况只谈经典,而不从师。今天我斗胆陈述,披露心声,请大师万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