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天台山佛教史》
P. 37
三、天台宗的主要教理和观行
(一)主要教理
一念三千
“一念三千”说,是天台宗的本体命题,也是它的特色所在。所谓一念,
即是对境一次。天台宗以阴妄刹那之心,名为一念。智者认为“名(意识)
色(物质)即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之根本,能生一切法,普摄一切法,即
是一切法。”(《法界次第初门》,见《大正藏》卷 46,第 665 页)“诸法如梦
幻,本来自空,不以推析破坏故空也。”(同上书第 681 页)真实存在的只有
“心”,“心”是名色的最高的本体,“一切诸法,皆由心生”。
“三千”的构成,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认为宇宙间森罗万象,千差万
别,但总的可概括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
萨、佛十法界。“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滥”。但十界又不是绝对对立
的,它可由圆融之妙理,相互转化,如地狱界的饿鬼,通过修持可成为人,
直至成佛等,其它九界也是这样。这叫“十界互具”,合起来是百法界。第二
步,百法界每界又各具“十如是”,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
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见《法华经·方
便品》)合起来就是“百界千如”。第三步,“百界千如”又在众生世间,国土
世间和五阴世间之中。众生世间指有情物所依住的地方,国土世间指无情物
所生的地方。不论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都是由物、心两大因素造成。这
物和心,名五阴(色、受、想、行、识)或五蕴。十界众生都不能脱离三种
世间而存在,所以“百界千如”必须乘以三,三千之数,即由此出。当然,
三千只是个约数,说“一念三千”即是说一心包罗宇宙万有,或一切诸法实
相只在我一念之中。正如《摩诃止观》卷 5 所说:“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
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有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
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大正藏》卷 46,第 54
页)
智者的“一念三千”说,是指主体在自身意识活动中的自己投射出相应
的对象世界,亦即“心境”外化的客体。将这种认识的客体,作为主体自我
表现、自我转化的场所,而将现实世界看作虚妄,认其为虚、为假。这种宗
教家的独特世界观、包含着十分合理的因素:如“十界互具”的说法,承认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其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鸿沟,含
有朴素辨证法的因素;又如“十如是”说,认为每一界或每一事物都具有一
定的相状、属性、体质、功用,以及事物运动变化中所具有的因果关系和总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