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天台山道教史》
P. 123

于真游。泳道德卒皆修整,得慈俭三宝之益;问其教,则精勤持诵,

                  皆不逾矩;入于堂,则戒腊有序,无相夺伦;与之语,则气貌清洁,

                  渐入仙宗。其于荷负至要,随时乐道,可以副紫阳新宫之文,而山卿

                  其可无辞以言其详也。仆晚暮之景,得相与成兹胜事,因为原本极始,

                  叙得人任职,比旧修创增易之难,刻于坚珉,以示将来。葆璋常曰:


                  刳心历胆,每无忘于兴造,有日矣!然未遇知音,果上真垂怜,助此

                  功也。或者以桐柏在浙东,最号名观,扶晨晖宵,缑山降九龙之驾;

                  辟非素景,首阳策三公之卫。至朝廷,则巨公显人,每为均逸提领之


                  所。又闽广湖湘,多取便道,车马游访,项背相属,宾从栖止,视余

                  处为尤烦,讵可隘漏,徒示虚无?且复吾教,惟言清净淡泊,非有死

                  生祸福,为警世资取之方,独有际遇贤智,心规亮清,始方求建,易

                  兴作觊,接续真境,弗坠厥绩,所以倍难以成也。噫!不避众人之谤,

                  不虚一日之供,躬役土木,载新静域,能毕力而不惮者,葆璋是已!


                  岂不贤于坐视,以待其废堕哉!后之继者,倘不忘前人之功,俾道众

                  晨夕瞻礼,安于寝息而保希夷之乐,亦始事者之幸,必不获谴于洞天

                  福地矣。尚监于兹,仆停鞅方外,野鹤闲云,萝月松风,放意身世,


                  寄言芜类,且劝方来尔,其诸梗概,览者当有得于斯文。乾道四年岁

                  在戊子清明日记。”               57




                        二、重建道藏经

                        五代至北宋,隐居天台桐柏的高道,除了杜光庭、朱霄外、王茂


                  端、张无梦、陈景元等外籍高道外,还有许多本籍的高道,如刘万瀛、

                  王文果、金柔、厉归真、张伯端等。这些高道都很有学问,除了自己

                  勤于著述外,还不断从各地搜罗道经,运到桐柏。再加帝王多次御赐



                  57  释传灯辑《天台山方外志》卷 20《文章考》。

                                                           123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