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天台山道教史》
P. 124

宫内藏经,因而逐渐形成桐柏道藏。其中对桐柏道藏贡献最大的高道

                  是杜光庭和朱霄外。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括苍人,时为巨儒。因科

                  场失意,遂隐居天台山,师事应夷节。他深感道法科教自汉天师暨陆

                  修静撰集以来,岁月绵邈,几将废坠,便发心考《真诰》始末,著述


                  道经。后来郑畋荐其文于朝,僖宗召见杜光庭,赐以紫服象简,从此

                  成为道门领袖。杜光庭著述很多,主要有《道教灵验记》、《神仙感遗

                  传》、《墉城集仙录》、《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他晚年随僖宗入蜀。


                  入蜀前所撰的著作,都藏于天台玉霄宫。

                        朱霄外,章安(今属椒江市)人,隐居天台桐柏山,善河图秘纬,

                  持法甚严。周广顺元年(951),他受吴越王钱弘俶的召见,赐以金、

                  银字《道藏经》200 函。回天台后,特在桐柏宫(即桐柏观,梁开平中

                  改名)重建藏经殿,藏御赐书及新增道经。据宋夏竦《重建道经藏记》


                  云:“五代相竞,中原多事。吴越忠懿王俶,为道士朱霄外新之。遂筑

                  室于上清阁西北,藏金银字经二百函,勤其事也。”据统计:当时桐柏

                  玉霄宫和崇道观的道藏,共有 1000 多卷。近人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


                  流考》中认为:“五季重建道藏,其可考者,一在蜀中,杜光庭建;一

                  在天台桐柏宫,吴越忠懿王建。”足见当时天台桐柏道藏在国内的重要

                  地位。

                        到了北宋,高道张伯端成为天台桐柏道藏的集大成者。他对于“三

                  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


                  术,靡不留心详究。”宋熙宁二年(1069)入成都遇真人,授“金丹、

                  药物、火候之诀”,得以成道。后回天台山传授道徒,弟子云集。他开

                  创了道教南宗,被尊为“紫阳真人”。


                        南宗教义,一时风靡全国,“学者宗之,称天台仙派”。张伯端著


                                                           124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