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天台山道教史》
P. 30

蜕数百丈。有溅珠亭。观前对灵溪,观中引瀑布萦绕廊院,灌注池塘。”

                  宋李宗谔《天台图经》载:“(福圣观)吴主孙权为葛仙公所创,最居

                  形胜。”葛玄飞白书额“天台观”三字,深受晋书圣王右军的称赞。

                        与此同时,葛玄又在法轮院的南边建仙坛院,即今妙乐院。据《天

                  台山全志》卷 10 之 5 记载:“妙乐院,在桐柏山,即王乔仙坛,旧名


                  仙坛院。吴赤乌二年(239)建。殿前有石泉,名醴泉。泉南有上真亭。

                  去坛东二十步,有八角井。坛东有太子庵,西有朝斗坛。南去百步,

                  有吹箫台。北去三十步,有瀛峰室。”他建妙乐院的目的是为了缅怀王


                  乔仙人的降临。

                        葛玄的从孙葛洪与天台山也有很深因缘。葛洪(284-344),晋代丹

                  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字稚川,号抱朴子。葛玄从孙。少好学,家

                  贫,躬自伐薪以贷纸墨,夜辄读书诵习。凡寻书问义,不畏千里。尤

                  好神仙导养之法。师从郑隐,习炼丹秘术。晋成帝咸和元年(326),


                  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炼丹,闻交趾出丹砂,

                  乃求为勾漏令。遂携子侄行至广州,止罗浮山,炼丹山中。著有《抱

                  朴子内外篇》、《金匮药方》、《神仙传》等。


                        葛洪中年曾游历东南各名山,处处炼丹。今浙东象山县的丹城,

                  温岭市的丹崖山,天台山的赤城,都相传为葛洪炼丹之处。据《象山

                  县志》、《太平县志》和《天台山志》记载,三处尚留下葛洪当时炼丹

                  用的丹灶、丹井等。

                        《灵宝经》的作者葛巢甫,东晋人。系葛玄远孙、葛洪从孙,精


                  于符篆之术。东晋末,他集先祖葛玄、葛洪等修炼法术,编灵宝经书,

                  使灵宝经籍进一步风行。

                        (二)灵宝派经典的主要思想


                        葛巢甫造作的《灵宝经》,主要有《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灵宝赤


                                                           30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