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天台山道教史》
P. 32

圣。至于葛玄于天台山得《灵宝经》33 卷,亦为造经者的依托。因葛

                  玄乃葛洪从祖,其所撰《抱朴子》和《神仙传·葛玄传》,以及《道藏》

                  所引《抱朴子》佚文,皆未载其事,仅提到葛玄、郑思远等传授《太

                  清丹经》及《三皇文》。元谭嗣先造《太极葛仙公传》,录有陶弘景《吴

                  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亦未记其事。因此,陈国符《道藏源流考》说:


                  “盖本无其事,因六朝吴会间,盛传葛玄神迹,故造经者依托之耳。”

                  有学者提出,既然汉末已经造出《灵宝经》,葛玄传授其中某些部分,

                  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这种推测也有一定道理。


                        从上述葛巢甫及其后继者所编造的传经谱系中,可以看出,灵宝

                  派尊奉的最高神是元始天尊,祖师是三国吴道士葛玄。晋末至南朝宋

                  时期所出的许多《灵宝经》,大多托称元始天尊所说,并以太极左仙公

                  葛玄“语禀”、“请问”的形式加以铺叙。其中如《洞玄灵宝本行宿缘

                  经》,原名为《太极左仙公请问经》;《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原名为


                  《仙人请问众圣难经》。据《灵宝略纪》载,葛玄所受 33 卷《灵宝经》

                  中,即有《语禀》、《请问》10 卷。足见葛玄在灵宝派中的重要地位。

                        灵宝派的基本信仰,当然是长生成仙。但南朝时期所出的《灵宝


                  经》因受当时佛教盛行的影响,大量汲取佛教教义,如因果报应、三

                  世轮回、涅槃灭度等,故而它的成仙思想具有浓重的佛学色彩。如《太

                  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中说:“当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

                  世空,虽有我身,皆应归空。明归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岂复

                  爱身?身既不爱,便能一切都无所爱,唯道是爱。”这是佛教“以有生


                  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的思想,与道教原来提倡的爱身养生的宗旨

                  相乖。既不爱身,也就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即身成仙,而只追求积功

                  累德,死后升入仙堂,或来世成仙。因此不少《灵宝经》宣扬所谓“灭


                  度”、“轮回”的成仙步骤,即要经过几死几生、若干轮回之后才能成


                                                           32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