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51

寺友好团 249 人,在日本佛教天台宗宗务总长多纪颖信团长率领下,由中国佛

           教协会和浙江省宗教局领导,前来天台山国清寺参拜祖庭。 这个大型代表团
      朱    是由日本天台宗、立正佼成会和松绿神道大和山等三大组织联合组成的,下设
      封
      鳌    7 个分团,是中日两国佛教界友好交往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天
      台
      集
      ·                           第二节  在韩国的弘传
      第
      一
      册
                天台宗佛教传至韩国要比日本早得多。 据《梁高僧传》卷 4《竺法深传》记

           载,东晋时天台山高僧支遁(314-366)给当时高句丽僧写信,介绍高僧竺法深
           (道潜)的事迹。 这个高句丽僧的名字已佚,《海东高僧传》 卷 1 中称“释亡

           名”,并为之立传。
                南朝梁陈时,新罗在中国的留学僧很多。 其中玄光禅师曾向南岳慧思学
           习法华法门。 同智者大师一起名列慧思门下二十八大弟子之一。 据《佛祖统

           纪》卷 9《玄光传》记载:“禅师玄光,海东新罗人。 远越沧溟,求法中夏。 首造
           南岳,授法华安乐行门。 禀受勤行,俄证法华三昧。 南岳谓之曰:‘汝还乡国,
           当以善权而行化度。 ……’师既归国,于熊州翁山结茅为居,集众说法,久之遂

           成宝坊。 受道之众,咸蒙开悟。”
                隋开皇十六年(596),高丽僧波若(562-613)至天台山佛陇,从智者大师

           学习教观。 智者对他不远数千里前来求法的精进精神非常感佩,对他说:“汝
           于此有缘,须闲居静处,或辨妙行,华顶峰去此不远,是吾昔日头陀之所。 往彼
           进道,必有深益。 “(见《大正藏》卷 49《波若传》)波若谨遵师诲,在向智者学

           得般若三昧之后,至华顶山宴坐修持 16 年,未尝下山。 后圆寂于国清寺。
                唐代新罗僧来中国求学的更多,不少僧人专修天台宗。 如开元年间,著名

           的新罗三禅师法融、理应、纯英入天台,从玄朗大师学习天台教观,勤学苦修,
           融通教旨,于开元十八年(730)回国弘法。 龙朔初年(661),义湘入唐,学习华
           严和天台。 不少新罗僧人在中国居住时间较长,与当地缁素结下了深厚的法

           缘。 当他们学成归国时,当地缁素难免依依不舍。 当时,天台山大慈寺僧法
           照,有《送禅师归新罗》诗云:“万里归乡路,随缘不算程。 登山百衲敝,过海一

           杯轻。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 何年持贝叶,却到汉家城!”
                随着来中国求法的新罗人越来越多。 他们在大江南北的不少地方有集中
           的居地,称新罗坊,其中有寺院。 “新罗人在唐朝土地上作为信仰场所、精神寄



    ❙138❙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