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208
势雄浑,林木毓秀,四季常青。 明代诗人童明《玉泉寺》诗道:“古刹崔巍倚碧
空,登临回首夕阳红。 入山影露林间塔,过水声传涧底钟。 千树鸟啼秋雨里,
万峰寒落玉泉中。 停车坐爱忘归去,莫怪诗人兴未穷。”淋漓尽致地描述了玉
泉寺的景色。 同时,释正晦还有《玉泉十景诗》,分别歌咏了智者洞、朝阳阁、
金龙池、珍珠泉、楞伽峰、讲经台、松风亭、石乳窟、仙掌茶、行宫台的景色。 在
玉泉十景中,有关智者史迹的就有二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珍珠泉。 释万继
《珠泉跳玉》诗云:“胜景何人画? 金池我乍逢。 珍珠浮水面,蝃蝀跨山峰。 雨
过泉声急,风来浪影重。 静观鱼变化,清咏信情浓。”写出了珍珠泉的美妙,令
人赏心悦目。 但是,释莹谷写的《六月六珍珠泉见古迹得诗》,其中却有这样
的句子:“清风劫响赴天界,汉室因传第一派,漱玉喷珠将军寨,谁能英雄不下
拜?”令人费解。 查阅《玉泉寺志》,才解开了我们的疑团。 考《寺志》记载:本
寺的开山祖普净禅师,“初住沂水关镇国寺。 建安(196-219)中,结茅于玉泉
山。 一日关公(关羽)在半云半雾之间,于庵前大呼曰:还我头来。 师出定视
之,见是关公,即云:莫非五关六将颜良、文丑之头乎? 公豁然大悟。”普净禅师
的话意思是:按佛家的因果思想解释,一切事都有前因后果。 你关公被吕蒙所
害,固然冤枉,但你声声要报复“还头”,那么,昔日被你所杀的颜良、文丑的头
又向谁索取呢? 冤冤相报,是永无休止的啊! 据传,关公听了他的话,豁然开
悟,决心立地成佛,便拜普净为师。 马蹄下顿时涌出一股清泉,关公悔恨的泪
水,扑簌簌地落入泉中,如同翻滚的珍珠,遂称之为“珍珠泉”。 后人认为关公
受了五戒,其忠勇仁慈的品德,与佛性相通。 明释胥遇的《观珠泉汉寿亭侯显
圣处》诗道:
珠串一溪流,松涛两岸浮。 禅真明五戒,气浩足千秋。 悟出无生
理,居肽有义刘。 神威标石柱,佛性在源头。
后来,天台宗便将关羽作为护法神。 玉泉寺曾建显烈祠;天台山高明寺,
也建有关公祠。 明代传灯大师在《建关公祠疏》中说:“关公之英爽不昧,灵而
为荆州玉泉山神。 ……运力造寺,矢愿护法。 则凡台教护伽蓝神,记关王父子 第
二
者以此。”并且指出:“如来则摄佛以慈,二公则折物以威。 一折一摄,化行世
辑
间,此可以为十方之通规,千载之定论也”(见传灯《幽溪别志》)。 他认为佛法
古
刹
也与世间法一样,应当恩威并用,以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
考
察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