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71

《法华玄义》卷 2 上说:
                    阴、入、界隔别是世界;因缘和合故有人是为人;正世界破邪世界
      朱
      封         是对治;闻正世界得悟入是第一义。 为人有四者:杂业因缘得杂触杂
      鳌
      天         受是世界;于一事中或听是为人;或不听是对治;无人得触,无人得受
      台
      集         是第一义。 对治中有四者:佛三种法,治人心病,药病异故是世界;治
      ·
      第         人是为人;对病是对治;实性即是第一义。 第一义中四者:一切实乃
      一
      册         至四句是世界;佛、支佛,心中所得法,岂非理善是为人;一切语论、一

                切见、一切着皆可破,一切不能通,第一义能通是对治;言语道断,法
                如涅槃是第一义。 又通作者,四悉檀不同,通是世界悉檀也;四悉遍

                化众生,通是为人;四悉檀皆破邪,通是对治;随闻一种,皆能悟道,通
                是第一义也。

           智者指出:四悉檀皆能相互圆融。 例如阴、入、界隔别,原是世界悉檀;但因缘

           和合故有人,即是为人悉檀;正世界破邪世界,即是对治悉檀;闻正世界即悟
           入,即是第一义悉檀。 其余三悉檀也同样具有四悉檀义。 又四悉檀不同,通是
           世界悉檀;四悉檀遍化众生,又通是各各为人悉檀;四悉檀皆破邪,又通是对治

           悉檀;随闻一种皆能悟道,又通是第一义悉檀。 充分表达了天台宗的妙解。

                第四,智者认为四悉檀的主要意义,在于称机说法。 他在《摩诃止观》卷 3
           下说:“佛知众生种种性、欲,以四悉檀而成熟之。”因此,佛说法就有了种种差
           别,如《摩诃止观》 卷 1 上说:“圣说多端,或次说,或不次说;或具说,或不具

           说;或杂说,或不杂说。 众生禀益不同,或次益,不次益;或具益,不具益;或杂
           益,不杂益。”而必须从四悉檀去了解佛说法之意,才能得到切合自己根性的大

           利益。




















    ❙58❙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