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66

提。”(同上)
                名字即是闻解不思议理性。 只从知识或经卷中,闻说名字而通达解了,如
           《涅槃经》中说的须达多长者初闻佛名,身毛皆竖,在昏夜中忽见光明如昼,寻

           道而出,城门自开,见佛闻法,证须陀洹。 这就是明显的例子。
                (三)观行即:不仅解知名字,更进而依教修行,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

           如所言,所言如所行。 智者说:“观行即者,若但闻名口说,如虫食木,偶得成
           字,是虫不知是字非字。 既不通达,宁是菩提? 必须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
           如所言,所言如所行。 《华首》云:言说多不行,我不以言说,但心行菩提,此心

           口相应,是观行菩提。 《释论》 四句评闻慧具足,如眼得日,照了无僻,观行亦

           如是,虽未契理,观心不息。 如《首楞严》中射的喻,是名观行菩提。”(同上)
                在观行即中,必须时时念应身佛(色身),念报身佛(法门),念法身佛(实
           相),念念皆觉。 还须修随喜、读诵、说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品观行,故称

           五品弟子位。 五品弟子位是外凡位,圆伏五住烦恼。 与别教十信位齐。
                (四)相似即:始入别教所立的十信位,入此位,则得《法华经》所说六根清

           净之德,故称六根清净位。 智者说:“相似即菩提者,以其愈观愈明,逾止逾寂,
           如勤射邻的,名相似观慧。 一切世间治生产业不相违背,所有思想筹量皆是先

           佛经中所说,如六根清净中说。”(同上)
                由于六根清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

           悉于中现。 又能以清净意根,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 六根清净位,
           即是十信位,是内凡位。 十信位的名目和别教相同,而义大异。 初信断见惑,

           显真理,与藏教初果、通教八人见地、别教初住位齐,证位不退。 二信至七信,
           断果惑尽,与藏、通二教的佛果,别教七住位齐,三界苦、集二谛,断尽无余。 八

           信至十信,断界内外尘沙惑尽,假观现前,见俗谛理,成道种智,与别教八、九、
           十住,及十行、十回向位齐,证行不退。
                (五)分真即:依相似的观力,而发真智,始断一分无明,而见佛性、开宝

           藏、显真如,亦名发心住。 智者说:“分真即者,因相似观力入铜轮位,初破无明
                                                                                       第
           见佛性,开宝藏显真如,名发心住,乃至等觉,无明微薄智慧转著,如从初日至                                         一
                                                                                       辑
           十四日,月光垂圆暗垂尽,若人应以佛身得度者,即八相成道。 应以九法界身
                                                                                       台
           得度者,以普门示观,如经广说,是名分真菩提。”(同上)                                                 宗
                                                                                       教
                从初发心住,发一切功德,一切智慧,一切境界,直至等觉,都是分真即位。                                     史


                                                                                     ❙53❙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