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69
二、七番共解
朱 智者大师疏释五重玄义的 7 种方法,即:标章、引证、生起、开合、料简、观
封
鳌 心、会异,分别加以解释。
天
台 (1)标章:即标名。
集
· (2)引证:引经文为证据。
第
一 (3)生起:明其次第。
册
(4)开合:明其演绎及归纳。
(5)料简:设问答以明其核心义理。
(6)观心:闻法而能起修实践,方法以‘观心’为前提。
(7)会异:会释其异点。
《法华玄义》卷一说:“标章令忆持,起念心故;引证据佛语,起信心故;生
起使不杂乱,起定心故;开合、料简、会异等,起慧心故;观心即闻即行,起精进
心故。 五心立,成五根,排五障,成五力,乃至入三解脱门。”
三、四悉檀
智者大师在解释佛经(特别是《法华经》)时,多采用四悉檀来释义。 所谓
四悉檀,即:世界悉檀、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悉檀是梵语 Sidddhant 的意译,古释为宗,即对法或对教辨明宗要;或释作
“成”,即所说义理无有乖反;或释作“理”,即诸法的理趣(见隋慧远《大乘义
章》卷 2“四悉檀义”)。 后来智者依慧思所说,认为“悉是此言,檀是梵语,悉
之言遍,檀翻为施。 佛以四法遍施众生,故言悉檀”(《法华经玄义》卷 1 下)。
现根据龙树《大智度论》卷 1,解释四悉檀的大意:
(一)世界悉檀:是随顺众生所乐欲,令生喜悦。 认为“有法从因缘和合故
有,无别性。 譬如车,辕轴辐辋等和合故有车,无别车;人亦如是,五众和合故
有,无别人。”又“譬如乳,色香味触因缘有,故有是乳。 若乳实无,乳因缘亦应
无;令乳因缘实有故,乳亦应有。 非如一人第二头,第三手,无因缘而有假名。”
总的说,因为我及众生的存在,是依世间一般的认识而立言,故称世界悉檀。
(二)各各为人悉檀:是随顺众生的机宜,令发起正信,增长善根。 “观人
心行而为说法,于一事中或听或不听。 如经中所说:杂报业故,杂生世间得杂
触杂受;更有《破群邪经》中说:无人得触,无人得受。”前者不信罪福,堕断灭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