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90

五眼 ,即是八术,妙得药性。 善治者,外识病源,能用药也。 智慧者,权、实二
                ①
           智,深知二谛也。 聪达者,五眼鉴机,顿、渐不差也。 十二部教,文理甚深,如明

           炼方药,依四悉檀,治众生病,如善治众病也。 《无量义》云:“医王、大医王。”
           以大医,故称为良医。

                二、多诸子息譬

                [文句]
                “多诸子息”,若十声闻、二十支佛、百数菩萨。 菩萨之子,凡有三种子

           义 :一、就一切众生,皆有三种性德佛性,即是佛子。 故云:“其中众生,悉是
              ②
           吾子。”此文云:“多诸子息”也。 约十心数法,即有百子。 心王为正因佛性,慧
           是了因性,余九相扶起,属缘因性。 一数起时,九数扶助,如是成百也。 性德佛
           子,非善非恶,而通善恶。 故此十数,及与心王,为通心数。 是以性德三因,悉

           属正因佛子。 二者、就昔结缘为佛子。 如十六王子,覆讲《法华》时闻法者,亦
           生微解,即成了因性。 昔微能修行,为缘因性。 正性为本,此三因并属缘因,资
           发今日一实之解。 故以昔日结缘,为缘因佛子,即火宅中三十子也。 此约十
           信,一信起时即具余九,还有百信。 故得结缘为佛子也。 三者、了因之子。 即
           是今日闻《法华经》,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从佛

           口生,得佛法分,故名真子。 此亦有三因性。 今既显了,见于佛性,并属了因佛
           子。 百子之义,还将十数,入十善法中。 十信入初住中,是故正因通于本末。
           此文明百子,不取了因子。 了因子属下,不失心服药中明之。 “以有事缘,远至

           他国”者,譬过去应化中现灭也。
                “诸子于后”下,第二、还已复去,譬现世益物。 又二:一、诸子于后饮毒,譬
           上机应相关,见诸众生德薄垢重。 众生于佛灭后,乐着三界邪师之法,故云“饮他
           毒药”。 即是游行诣他国,轮转诸趣,堕在三界,故云“宛转于地”。 “是时其父,
           还来归家”下,譬上“我少出家得三菩提”第二非生现生也。 上有二:形声及利益
           不虚。 今言“诸子饮毒”去,譬上形益。 信受邪师之法,名为饮毒。 “失心”是无

           大小机感生,不失心是有大小机感生。 又“失心”者,贪着三界,失先所种三乘善
                                                                                       第
           根也。 为是人非灭唱灭。 不失心者,虽着五欲而不失三乘善根,为是人故非生现                                       三
                                                                                       辑

               ①  三达五眼:三达,即三明:(1)宿命智证明,又作宿命明,即明白了知我及众生乃至百千万亿生之相                        ︽ 法
           状的智慧。 (2)生死智证明,又作智眼明,即了知众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及生死相状的智慧。 (3) 漏尽智                        华
           证明,又作漏尽明,即了知如实证得四谛之理,解脱漏心,灭除一切烦恼的智慧。 五眼:(1)天眼通;(2)天耳                        文
                                                                                       句
           通;(3)他心通;(4)宿命通;(5)如意通。
                                                                                       ︾
               ②  三种子义:此指三种佛性的众生。 (1)正因佛子,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是佛子;(2) 缘因佛子,                     选
                                                                                       释
           即禀教修行的三乘弟子,未证净法身者是;(3)了因佛子,即已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者是。
                                                                                     ❙183❙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