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89
一、良医譬
[文句]
朱
封 “又,善男子” 下,第二、大段结三世益物,物得实益。 又为三:先、明诸佛
鳌
天
台 出五浊,必先三后一,先近后远;次、明皆是为化众生;后、明皆非虚妄也。
集 “譬如”下,第二、譬说。 有开譬、合譬。 开譬为二:一、良医治子譬,譬上
·
第
二 三世应化所宜;二、治子实益譬,譬上三世利物不虚。 上未来文少,此中具有。
册 就初为三:一、医远行譬,譬过去益物;二、还已复去,譬现在应化;三、寻复来
归,譬未来应化。 过去文为二:一、发近显远;二、明过去应化所宜。 今但譬应
化所宜。 所宜有三:一、处所;二、拂迹疑;三、正应化。 今但譬应化。
应化又二:一、机感;二、正应化。 今具譬之。 “如有良医” 者,超譬上“我
以佛眼观,有能应之智”也。 从“多诸子息”,是追譬上“若有众生,来至我所”,
能感之机也。 上应化所宜又二:一、益物;二、明欢喜。 今但譬益物。 上益物又
二:一、非生现生;二、非灭现灭。 今但譬现灭。
初“良医”者,医有十种:一者、治病病增无损,或时致死。 譬空见外道,恣
意行恶,教人起邪断善根,法身既亡,慧命亦死。 二者、治病不增不损。 譬有见
苦行外道,投岩赴火,苦行行善,不得禅定,不能断结,即是无损,亦不能断善,
即是不增也。 三者、治病损而无增。 但世医所治,差已还复生,即是修定断结
外道也。 四者、治病能令差已不复发,而所治不遍。 即二乘人止治一两种有缘
者,不能遍治一切也。 五者、虽能兼遍,而无巧术用治苦痛。 《释论》 呼为“拙
度” ,即是六度菩萨慈悲广治也。 六、治病妙术,治无痛恼而不能治必死之
①
人。 譬通教菩萨体法,但治有反复凡夫,不治焦种 二乘也。 七、虽治难愈之
②
病,而不一时治一切病。 即是别教菩萨也。 八、能一时治一切病,而不能令平
复如本。 即圆教初心十信也。 九、能遍治一切,亦能平复如本,而不能令过本。
即圆教后心 也。 十、一时治一切病,即能平复,又使过本,即是如来。 前三种
③
医,即《大经》中之旧医用乳药也;后七并客医、无术者,但用无常苦等法,如用
辛苦酢药 也。 有术远来,还令服乳,最后究竟良医也。 良者,善也。 内有三达
④
① 拙度:拙钝的济度法,喻小乘的教法。
② 焦种:又作败种、败种二乘。 二乘安于灰身灭智之涅槃,自认永不成佛,更无企求无上菩提之志,故
大乘呵责之,喻如焦种,或败种,虽遇甘露,百千万劫永不生芽。
③ 圆教后心:指圆教的菩萨位。
④ 辛苦酢药:喻无巧术之医,但用酸涩的酢药来治无常、苦等法。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