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91
生,善强恶轻,见佛即能修道断结。 如子见父,求药病愈。 善轻恶重得见佛,亦求
护而不修道。 如子见父求救,不肯服药。 父为此子,唱言应死。 “遥见”者,明佛
朱 出世时,众生亦见色身,而为见思障隔五分,不得亲奉法身,故云“遥”也。 见闻
封
鳌 佛出,皆有喜敬之事。 现诸经文梵王请等,例是求救之辞也。
天
台
集 三、父留药譬
·
第
二 [文句]
册
“父见子等苦”下,譬上声益。 又二:初、譬佛受请,转二谛法轮也;“而作
是言”下,譬诫劝。 “经方”者,即十二部教也。 药草即教所诠八万法门也。 从
佛出十二部,乃至出《涅槃》,此出渐、顿药草也。 直从佛出十二部,此出顿药
①
草也;从佛出修多罗 ,此出渐药草也。 “色”者譬戒,戒防身口,事相彰显也。
“香”者譬定,功德香熏一切也。 “味”者譬慧,能得理味也。 此戒、定、慧,即八
正道。 修八正道,能见佛性。 又“色”是般若,照了法性之色分明无碍。 “香”
是解脱,断德离臭也。 “味”是法身,理味也。 三法不纵不横,名秘密藏。 依教
修行,得入此藏也。 说三乘空三昧力如“捣”,无相如“筛”,无作如“合”。 一一
三昧,具戒定慧也。 又空观如“捣”,假观如“筛”,中观如“合”。 此三观,各不
离戒、定、慧。 将此法与渐顿众生令修行,名“服”也。
“从而作是言”乃至“可服”,即是劝门也。 从“速除苦恼”,乃至“无复众
患”,即是诫门也。 将诫、劝二教,令诸众生服法药也。
四、诸子醒悟譬
[文句]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下,譬上得益不虚。 上有二:一、不虚;次、释不虚。
今云:“其诸子中,不失心者,服药病差。”即譬上皆实不虚也,释不虚不作
譬也。
从“余失心者”下,譬上非灭现灭。 上有二:一、不久应死,譬上非灭现灭;
二、诸子醒悟,譬上唱灭利益。 又唱死之由,由子不服。 譬上“薄德见佛常在,
但增憍恣。”上现灭中有二:一、本实不灭;二、非灭唱灭。 不出现灭之由,由亦
是唱灭利益中。 今譬不譬第一,而明现灭之由,正由众生薄德,见佛不修行,即
是不肯服药也。
“我今当设”下,正唱应死,譬非灭唱灭。 此中明衰老为二:一、拟宜去住,
① 《修多罗》:梵语 sutra,意译契经,又作长行,十二部经之一。 以散文直接记载佛陀的教说。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