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85
长夜衰恼,愍此故默。”偈云:“其余不久行,智慧未明了,依识不依智,闻已生
忧悔,彼将坠恶道,念此故不说。”按彼经无声闻二乘,但指不久行者,为乐小法
朱 人耳。 师云:乐小者非小乘人也,乃是乐近说者为小耳。
封
鳌 今当通说之:所谓贪爱二十五有,即人天之机,来至我所名小法也。 贪乐
天
台 涅槃,求自解脱,即二乘之机来至我所,亦名乐小法也。 乐于渐次,纡回佛道,
集
· 即三菩萨机,来至我所,亦名乐小法也。 德薄者,缘、了二善,功用微劣。 下文
第
二 云:“诸子幼稚”也。 垢重者,见、思未除也。
册
问:非生现生,备施顿、渐二化。 七方便等,可是乐小法者,圆顿赴机,是应
乐大法者,云何通判为乐小法耶?
答:向略其意,今广释。 凡为四义:一、约往日。 虽发大心,不能专精,多着
弊欲,不得出世,名弊欲为小法也。 二、约现在。 如佛未出世。 诸天人等,虽有
大机,而心染世乐着于邪见,故名乐小法。 此二义与下譬宛转于地意同也。
三、约修行。 虽不乐于三界弊欲小法,而乐三乘灰断 ,亦名小法。 虽不乐于三
①
乘近果,而乐历别修于一乘 ,不能于一心圆顿普修,故名乐小。 此三意约因
②
门,明乐小法也。 四、约果门。 乐闻近成之小,出释氏宫始得菩提,不欲乐闻长
远大久之道,故言乐小。 此等小心,非始今日。 若先乐大佛,即不说始成。 说
始成者,皆为乐小法者耳。
“为是人说”下,第二、现在应化。 又二:一、非生现生;二、非灭现灭。 现
生又二:一、现生;二、利益。 现生又二:一、现生;二、非生。 现生者迹现于生,
非生者非始尔生也。 “为是人说,我始得菩提”,前明利、钝二机,来感法身,今
即现胜、劣两应 。 劣应应钝根,胜应应利根。 此两应并有生、法二身生。 劣应
③
二身生者,以正慧托胎,出生行七步,如迦旃延子所述,乃至六年苦行已还,是
④
名生身生也。 法身生者,即三十四心断结习尽,所得五分法身 是也。
胜应生身生者,如《华严》《大经》等说,与诸菩萨处摩耶胎常说大乘,出行
① 三乘灰断:灰断,即灰身灭智,即将肉身焚烧成灰,将心智灭断之意,亦即将身心悉归于空寂无余之
涅槃界。 此乃小乘佛教最终目的之无余涅槃。
② 历别修于一乘:一乘(大乘)有圆融三谛和历别三谛之分。 《华严》等别教所诠的三谛,谓空、假、中
三谛彼此隔历不融,前后互成次第,称历别三谛(又称隔历三谛)。 《法华》 则为空、假、中三谛彼此圆融,故
称圆融三谛。
③ 胜、劣两应:即胜应身和劣应身。 天台宗将佛的应身分为胜应身和劣应身两种。 胜应身是指初地
以上菩萨应现的尊特舍那身,劣应身则指显现丈六之相于四土之中,居于凡圣同居土。 劣应身,具分段生
死;胜应身则具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二种生死。
④ 三十四心,断结习尽,所得五分法身:指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
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
成正觉。 五分法身,指以五种功德法(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而成佛身。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