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2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92
譬上住有损灭有益;二、“即作是言”下,唱应死。 正譬现灭化期将竟也。 “死
时已至”者,当入涅槃也。 留经教在,故云“是好良药今留在此” “复至他国”
者,即是此方现灭,他方现生。 上文云“愿在他方,遥见守护”,即其义也。 “遣
使”者,或取涅槃中大声普告为使人,或用神通,或用舍利,或用经教等为使人。
今用四依 ,菩萨语众生云“佛已灭度,但留此法,我今宣弘,汝当受行”也。 后
①
时众生,若无四依传述经法,岂能自知佛已灭度? 故用四依,是使人也。
第二、“是时诸子”下,诸子醒悟,譬现灭利益。 上文有二:一、明损益;二、
释损益。 今但譬得益。 此中“自惟孤露”下,明灭后得益。 如优波笈多 所化
②
之流也。 又为二:一、现灭利益;二、是未来机感。 良由灭后,众生醒悟,服药修
行,以作因缘,能感未来应化。 如《遗教》云:“其未度者,作得度因缘,亦有现
得感见。”《普贤观》云:“精进苦到,得见释迦分身、多宝、东方善德等,及七佛
世尊。”
第三、“其父闻子,悉已得差” 下,即是未来益物威猛之力。 父闻子差即
机,咸使见之,即是起未来之应化,方将形声两益也,如文。 从“诸善男子,于意
云何”下,牒不虚譬,明三世利益不虚也。 从“佛言我亦如是” 去,明合譬也。
“成佛已来无量劫”者,合过去世也。 方便力言当灭度,合现在世也。 文略不
合未来,亦无能说我虚妄,合益物不虚也。
导读:如来寿量无限三世益物
《法华经》的《寿量品》 是本门的精要,与《方便品》 相鼎峙。 为一经之两
足。 智者讲《法华》重视本门。 诸法实相之理,虽通于诸经;但明本地久成,却
是本经的首创。 经文中有法说段和譬说段。 法说段明三世益物,由过去说到
现在,终结不虚。 譬说段举例重说其意。 法说段的中心思想,在叙说如来三世
益物中,特别强调“如来过(过去)、现(现在)常(常住不灭)”,以使四众自知
“当(当来)常”,与《大涅槃经》明“如来当常”作为表里。
首先,智者认为,本品经中虽无三如来之名,但却具三如来之义。 因此,应 第
三
当确切地理解三如来或二如来的含义。 辑
︽
法
① 四依:此指人四依,为众生所信赖而堪作依止的四种人。 大乘以五品、十信之人为初依;十住之人 华
文
为二依;十行、十回向之人为三依;十地、等觉之人为四依。 (见《法华玄义》卷五)
② 优波笈多:梵名 Upagupta。 一作优婆毱多。 为付法藏第四祖,异师五师之一。 据《阿育王传》 卷三 句
︾
载,佛陀曾于摩突罗国对阿难言:“我百年后,摩突罗国有多长者之子名优婆毱多,教授禅法。 弟子之中,最 选
释
为第一。 虽无相好,化度如我。”(《大正藏》第 50 册,页 111 中)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