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97
“音”者,机也。 机亦多种:人天机、二乘机、菩萨机、佛机。 人天机者,诸
恶莫作,诸善奉行也。 二乘机者,厌畏生死,欣尚无为也。 菩萨机者,先人后
朱 己,慈悲仁让也。 佛机者,一切诸法中,悉以等观入,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
封
鳌 也。 拣却诸音之机,唯取佛音之机而设应。 以此机应因缘故,名“观世音”也。
天
台 “普”者,周遍也。 诸法无量,若不得普,则是偏法。 若得普者,则是圆法。
集
· 故《思益》云:“一切法邪,一切法正。”略约十法明普,得此意已类一切法,无不
第
二 是普。 所谓慈悲普、弘誓普、修行普、离惑普、入法门普、神通普、方便普、说法
册
普、成就众生普、供养诸佛普。
始自人天,终至菩萨,皆有慈悲。 然有普,有不普。 生、法两缘,慈体既偏,
被缘不广,不得称普。 无缘与实相体同,其理既圆,慈靡不遍,如磁石吸铁,任
运相应。 如此慈悲,遍熏一切,名慈悲普。
弘誓普者,弘,广也;誓,制也。 广制要心,故言弘誓。 弘誓约四谛起,若约
有作、无生、无量四谛者,收法不尽,不名为普。 若约无作四谛者,名弘誓普也。
修行普者,例如佛未值定光佛前,凡有所修,不与理合。 从得记已,触事即
理,理智历法而修行者,无行而不普也。
断惑普者,若用一切智、道种智,断四住、尘沙等惑,如却枝条,不名断惑
普。 若用一切种智断无明者,五住皆尽,如除根本名断惑普。
入法门普者,道前名修方便,道后所入,名入法门,若二乘以一心入一定,
一心作一,不得众多,又为定所缚,故不名普。 若历别诸地浅深阶差,亦不名
普。 若入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不起灭定,现诸威仪,故名法门普。
神通普者,大罗汉,天眼照大千,支佛照百佛世界,菩萨照恒沙世界,皆缘
境狭,发通亦偏。 若缘实相修者,一发一切发,相似神通如上说,况真神通而非
普耶?
方便普者,二种道前方便,修行中摄。 道后又二:一者、法体,如入法门中
说;二者、化用,如今说。 逗机利物,称适缘宜,一时圆遍。 虽复种种运为,于法
性实际而无损减,是名方便普。
说法普者,能以一妙音,称十法界机,随其宜类,俱令解脱,如修罗琴,故名
说法普。
成就众生普者,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所有事业,皆菩萨所为,凿井造舟,神农
甞药,云荫日照,利益众生,乃至利益一切贤圣,示教利喜,令入三菩提,是名成
就众生普。
供养诸佛普者,若作外事供养,以一时一食,一花一香,普供养一切佛,无
前无后,一时等供,于一尘中出种种尘,亦复如是。 若作内观者,圆智导众行,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