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98

圆智名为佛,众行资圆智,即是供养佛。 若行资余智,不名供养普。 众行资圆

           智,是名供养普。
                “门”者,从假入空,空通而假壅;从空入假,假通而空壅。 偏通则非普,壅
           故非门,中道非空非假,正通实相,双照二谛,故名普。 正通故名门。 普门圆
           通,义则无量。 略举其十,类则可知。

                此品犹是普现三昧,化他流通也。 文为三:一、问;二、答;三、闻品得益。
           问答两番,初番问为二:初、经家叙时者,说东方菩萨竟;次、说西方菩萨时也
           (其一)。 说东方生善竟,次说西方生善时(其二)。 说东方断疑竟,次说西方

           断疑时(其三)。 说东方得道竟,次说西方得道时(其四)。

                                第二节  持名立愿与供养



                [经]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 观世音
           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
           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
           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

           即得浅处。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
           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 。 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
                                                         ①
           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若复有

           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若三千
           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
           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
           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
           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崄路。 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 勿得恐怖,汝等

           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 汝等若称名者,于此
                                                                                       第
           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无                                        三
                                                                                       辑
           尽意!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
           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 若多愚                                        ︽ 法
                                                                                       华
                                                                                       文
                                                                                       句
               ①  罗刹鬼国:即僧伽罗国。 食人鬼的住处,传说在大海之中。 男鬼称罗刹娑,女鬼称罗刹女,以女性                        ︾
           居多。 遇商人到来,罗刹女便变为美女,持香花,奏音乐,出迎慰问,诱入城中,乐宴会已,而置商人于铁牢                           选
                                                                                       释
           中,渐取食之。 (见《大唐西域记》卷十一,《大正藏》第 51 册,页 932 中)

                                                                                     ❙191❙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